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从“松志高洁”到“修德求真”

2017-04-11 5005

 

20163月,我收到了绍兴文理学院校友总会的来信,要我为《宋六陵校园那些事》(暂名)散文(随笔)集写点文字。粉红的信纸、挚情的文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贫瘠而又高洁的校园,仿佛又隐约地听到了伴着晨读、午闹、夜话的松涛声。

 

我是1982年秋天考入绍兴师专化学科的,前两年在攒宫宋六陵校园求读,19848月搬迁到绍兴城里的和畅堂校园求读。 许学刚 先生曾在百年校庆《我们的足音》专著中提到:宋六陵,作为绍兴第一所高校,这里曾集聚过恢复高考后的一大批莘莘学子,77级、78级、7980级共计1029名学生。静静地回忆,还有部分81级、82级、83级的学生,从84级新生开始,学校已整体搬迁到绍兴城里了。其实,绍兴师专在宋六陵,自1965年至1984年,前后长达20 年之久。当时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及食堂、操场、水井等附属设施,几乎全建在北陵的理宗陵、度宗陵和高宗后陵陵址上。因此,“宋六陵校园那些事”,既有南宋皇朝丧国之痛不时给人们启迪的历史教训,也有“文革”浩劫后新一代大学生似逢重生、发愤学习的现实写照。

 

19829月至19848月的宋六陵校园,有物理、化学、体育三个专业的学生。其中物理81级、82级和83级,化学有81级、82级和83级(公师班),体育有81级、82级、83级,300多名学生,在这里度过了艰难、困苦而又充实、舒畅的700多个日日夜夜。虽然学校搬迁至绍兴城里已有三十多年了,这长长短短的岁月里,经历了沧桑风雨,许多人事、许多情景,不少已经模糊淡忘。然而,对每一个有“宋六陵”情结的人来说,心中至少会有一个关于松树,或松林,或松涛的故事,有的可能已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当时的师专校园里,有两处松林颇受同学们青睐,一处在教学楼的东侧,另一处在篮球场的西侧。数十棵残存古松是南宋皇陵所在的唯一的地面标志。这些大松树似乎感染了皇家福气,长得格外繁茂发达,枝叶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如果远眺,那只能看一大片高耸的黑压压的大松毛。走到近处,无论那蓬松的树冠,还是那舒展的枝叶,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尤其在冬天,当我们看见光秃秃的树时,会感到凄凉和惆怅。但是,如果我们在许多光秃秃的树中看到了一棵松树,就会感觉充满希望和力量。

 

清晨,松树下的诵读是必修课。“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80年代的大学,正值校园歌曲流行,这首歌旋律优美流畅、歌词清新活泼,在大学校园风靡一时。虽然我身旁是十几棵高耸挺拔的松树,但意境相近、感悟深刻,于是多加了几分喜欢,许多同学不仅把它当作校园歌曲哼唱,而且还落实在行动上。“晨读”其实是中小学早自习的延伸,只是大学生的晨读没有任何强制性。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放眼于课外,包括一些名言佳句,比如成语、谚语、歇后语、诗词歌赋,诵读的形式千变万化,朗读、默读、体验读、自由读、吟诵读等,根据不同内容与主题,做不同的策划与情绪准备,营造风格迥异的气氛,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化状态,成为独特的体验和享受,使晨读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得到最大化。

 

每天坚持,四季常青,不凋不零,不攀不附。在茂密的“宋松林”,人们似乎难以发现松树的奇特之处,但当这些“师专人”离开母校,独步天下时,你就会从他们身上看到卓尔不群、奇崛伟岸、风姿独具的松树的品格。

 

课间,松林旁的远眺是最浪漫的。相对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师专期间的课间活动是贫乏而枯燥的,没有像现代大学那样的音乐熏陶、书画欣赏、新闻播报、名言浏览等儒雅的生活。于是登高远眺成为我们最浪漫的事。我们82化学的教室在一楼,每每下课许多同学都喜欢跑上三楼,即使是20 分钟、10 分钟或5分钟。站在教学的三楼走廊上,向南望去,远端青龙、连雾、五峰诸山环峙,如拱似屏,“形势天设,吉气丰盈,林木荣盛”,气势磅礴而又颇显凝重;近处的茶田阡陌纵横,翠色朦胧、白墙黛瓦的农舍或隐或现;一条蜿蜒而去的溪水,就像是一条微澜于现实、历史之间的岁月之河,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宋六陵的扑朔迷离,一揽在了它的灵动与潆洄之中。

 

要求于人的甚少, 给予人的甚多。松林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景观。经过松林精神两三年潜移默化的熏陶,塑造了许多师专生辉煌的一生。

 

傍晚,松涛声的金鸣是最经常的。篮球是宋六陵校园的师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自进校开始接触到现在年过半百,篮球一直助我快乐、伴我成长。当炊烟从茶园的深处袅袅升起的时候,白日也依山而落了,大半个篮球场已被松林遮蔽,此时,只要没有课务,同学们总会在球场上“疯”一阵。班际赛、科系赛、师生赛、理化联队与体育系比赛等,每次比赛都要打到路灯闪亮,才能意犹未尽地离开。而最锻炼人的就是一年一度的两次重要比赛,一是民间举办的“毛竹杯”篮球赛,以绍兴市下辖的县市区为单位组队,诸暨籍学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球艺精湛,每次比赛,冠军毫无悬念是诸暨队,不愧为是篮球之乡。二是官方举办的“三好杯”篮球赛,以科系组队,每次比赛各科系的篮球健将全部参赛,竞争异状激烈,谁能夺冠,不仅处决于球队的整体实力,还依赖于啦啦队的气势。篮球赛,实质上是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当一个球队内部,人人都从思想上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队员与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教练与教练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彼此之间的观点、信念、价值取向、目标、行动和思维就会趋于一致,整个球队就会有坚定克服困难,去战胜强大的对手的信心。

 

旷野风声萧萧,球场穿插似梭。那声音与篮球场上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组组高亢昂扬的绿色交响曲被我视作了一首首慷慨激越的生命咏叹调,让我一回回的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难道不是松涛的情韵。

 

200910月,是母校百年华诞。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到浙师院绍兴分院,从宋六陵的绍兴师专到风则江的文理学院,百年弦歌,薪火相传。且不说早期毕业生中涌现的革命家、科学家、实业家、文学家、教育家,仅仅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校友和社会精英,就足以光辉耀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名声冠越中。如果说,修德求真”滋润了当下的“文理人”,那么,“松志高洁”一直激励着曾经的“师专人”。于是,俯下身,撮起一把红土放在掌心,轻轻、细细地把它揉碎,遥对着“宋六陵校园”,一扬手,夕阳的残红中,便有了点点滴滴的期愿与遥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