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风采

校史人物 何云:牺牲在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

2012-04-10 4471
 

 

何 云 原名朱士翘,笔名何之、王再然、露蒂,上虞朱巷人。1919年考入绍兴第五师范,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五师成立校友会,奔走于绍兴各校,联络上虞旅绍同学,成立“上虞旅绍同学会”,以联络感情、研究教育、改进家乡为宗旨,并当选为该会文牍。1923年春,因父病中途辍学,回到上虞横塘庙诒福小学任教。受中共党员叶天底影响,开办农民夜校,帮助农民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是年加入国民党。

  19267月,应聘担任《上虞声三日报》编辑,以笔作武器宣传革命主张,不久被国民党右派辞退。先后在春晖小学、中山小学任教。19296月,国民党上虞县党部召开全县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9303月,国民党加紧清党,在县内难以立足,辞去国民党职务,只身去上海入复旦大学学习。8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因经济困难,改入公费的铁道传习所读书。九一八事变后,为抗议日本侵华,毅然停学回国。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在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民族解放大同盟工作,任宣传部长,负责编辑《中国论坛》杂志。19336月被捕,经受各种刑罚,始终坚贞不屈,被判无期徒刑。七七事变后,国共重新合作始获释。先在南京编辑《金陵日报》,1938年初调往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晋东南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受命任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非常热爱,他把全部精力、血液一点一滴地灌输到报纸的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的全过程中,每一张报纸都是射向敌人的一颗子弹。报社先后经历了7次反“扫荡”,多次搬家,在行军转移中,不能出铅印版,就出油印号和战时电讯版。尽管战斗非常频繁,但仍坚持出报,基本上没有中断。《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日趋发展了,在华北各地普遍建立了通讯网,工、农、兵通讯员的写作水准一天天提高了。朱德总司令曾称赞:“《新华日报》一张顶一个炮弹,而且天天在和日寇作战。”此后何云兼任新华社华北分社负责人。1940年,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歼灭战打响,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何云在火线上赶写战地新闻,鼓舞士气。翌年当选为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议员。1942528日,在山西麻田日本侵略军“铁壁合围”太行山西区的斗争中,壮烈牺牲。

20051178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都介绍了牺牲在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何云的事迹。新华社的电信稿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攀上八十余级台阶来到碑前,碑的正面是杨尚昆同志于1985年亲笔题写的“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左面刻着陆定一同志的题词:“一九四二年五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40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碑的右面为《何云同志简历》,介绍了这位将热血洒在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的光辉战斗历程。碑的背面为何云、李竹如等太行新闻烈士英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