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新闻

青春飞扬宋六陵||仰望宋六陵的月光 寿勤泽

2018-06-12 2650

   寿勤泽,绍兴师专81届中文,浙江大学博士。西泠印社社员。任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组织编辑出版《浙江通史》《浙江历代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文丛》《绍兴通史》等大型从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个奖项。出版有《中国文人画思想史探源》《宋画与西湖》《百年巨变》等著作。

   一别三十五年,今晚,我重返宋六陵,静静地坐于茶山的一方青石之上,守候那天上的一轮夜月。

   我仰望宋六陵的月光——遍地的淡淡月光与一段厚重的历史紧紧相连。南宋自高宗立朝至帝昺投海,立九帝,经153年,而宋六陵中的六位皇帝相继在位时间共计148年。六陵主人的历史,构成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史。南宋的数百年,是一个家弦户诵暍读书成风的时代。开国君主赵匡胤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推行重文政策,尊师礼文,优待儒士,倡导儒学,推行礼乐。宋太祖喜爱读书,亲至曲阜拜谒孔子墓。楷模在先,历代宋朝皇帝,也都恪守“不杀士大夫”遗训,推行优待文士的治国方略。广开言路的右文国策的施行。“不因言罪人"的承诺,营造了一个时代人才辈出、良臣辈出的浓厚氛围。宋太宗自称”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他每天必读经籍诗书后方才就寝。宋高宗在位期间,酷嗜读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江南北,书院遍地,州学县学盛行。临安与绍兴出现”城里人家半读书“的场景,杭州城南城北的街巷出现数百家经销典籍图书的经籍铺。宋朝以儒家仁义学说立身的儒士文人大多”居于仁“”游于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心。宋代宰相134人,大都出自苦读成才的寒门子弟。我想,宋朝夜晚的月光所照,必是芸芸书生奋笔疾书的暖色画面吧。

   我仰望宋六陵的月光——遍地的溶溶月色与我们的一段青春岁月紧紧相连。宋六陵曾为后周的泰宁寺所在,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山朗水润,东有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靠五峰山,北倚连雾山。依风水之说,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当年被宋高宗赵构选择作为皇陵所在, 下诏改赵家岙为攒宫。因有层层山峰相拱,因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适宜修建皇陵,埋葬先帝。宋六陵的四季,春山妖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当然,曾生活于此,最过目不忘的景物该是这里的松林了。穿行于宋六陵的松林,乔木千仞,古树参天,岩扉松径,蒺藜缠绕,那是南宋时期栽植的古松,历经千年风雨的吹打,枯枝盘结,苍干嶙峋,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者,满脸都是刀刻的留痕,让人肃然起敬!山风吹过,松涛声声。我的一位同学惊奇地说:“第一次知道了山里的风声是松树的吼叫声呐。”我笑着回答:“这里的松树是有年龄的,有脾气的!” 

   晨昏朝夕,幽深静谧的宋六陵,山水景色惹人爱怜!每当暮色降临,步出校门,走向前方,高低起伏的山峦峰巅,影影绰绰的远郊荒村,若隐若现的幽坊小巷,绵延前伸的古纤道,一切都让人感到大地的活力与生命的欣悦。
   春夏秋冬,宋六陵的花事极盛,步出校门,极目郊野,茶园青翠,田野里野生的各色花卉蓄势待发,黄白相间的野菊花星星点点,包裹了山野,从溪涧山坡一直无节制地蔓延向树木蓊郁的山腰,花朵虽细小,却衍生出一片花海。每当秋高气爽,我们总是在校园的松林里,抬头望天,观赏漫天的薄 云从近处的山峰之顶轻柔地滑向远方的峰顶,我们总是在课余时间带上书本到茶园小径里散步诵读,有清风明月作伴,听云雀和蓝鹊的歌声在田野回荡。这样的读书环境是任何一所设立在城市中心的大学都不具备的。
    我仰望宋六陵的月光——遍地的清清月影与我们昔日的读书生涯紧紧相连。任岁月过去多少年,心中总会想起寒窗苦读时在宋六陵度过的那 一段难忘的大学岁月,会想起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最宁静的读书写作时光……宋六陵之内,自成一方读书研读的小天地。学校的图书馆里,环境静谧,对管理图书借阅的老师至今印象极深,她们细致地摆放每一本书架上的图书杂志,面带和蔼的笑容。我们端坐书桌,呼吸平静,如果此时有一根针掉落到地,那也是多余的一丝噪音。累了,抬眼往窗外西边远天望望,得到片刻的休息。与宋六陵的结缘,在这里翻阅的无数写到宋代历史文化的书籍,深深影响到我对后来人生之路的选择,在我攻读研究生的时候,挑选专业方向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研究宋史宋画之路。宋六陵赠与我的是一世受用的精神财富!当我站在颓败的昔日图书馆旧址前,昔日图书馆的四季晨昏之景一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此时,市声消隐,四周宁静,耳畔仿佛生发出一丝深邃而辽远的读书之声……我在这里读书、抄书,陶醉于书海荡舟之乐中,领略到了书香之奇美。我在宋六陵的读书生活持续了整整三个春秋,当我完成学业挥手作别宋六陵回返家乡时,我对这里的教室 与图书馆产生了深深的思恋之情……
   我缓缓走过图书馆旧址,来到我们中文科的教学楼之前,眼前闪现出 一个个夹带了讲义夹来教室授课的老师的亲切面容。讲授鲁迅研究课的陈祖楠老师,讲授古典文学的邹志方老师,讲授古代文学的宋文风老师,讲授现代文学的顾琅川老师,讲授文艺理论的陈云海老师,还有陈越老师、谢德铣老师,还有精于书法艺术的班主任章剑深老师,还有柔美细致的英语老师小宋老师……一位位老师,让我们难以忘怀!此时,月亮已经升上了天空,凉凉的清光照临着教学楼的旧址。呵,明月孤楼,清寂至极,使人顿时忆起古代诗人马戴的诗句“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茫茫天宇,浩浩清空,有月朗照,有风轻吹,水月俱静,静极而思及那已经消逝的大学生活!那些年,正是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年月,我们每一个人的大学生活里,宁静的书斋生活的另一面,有思想的裂变,有生活的剧变。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有攀上危崖的欣然,有跋涉险滩的茫然,有纵浪大化的决然,有笑对落花的淡然,有信步闲庭的陶陶然……我们的每一个大学老师,既是授业的良师,又是释惑的良友。他们住在校内山脚下的低矮楼房里,与我们在同 一个食堂打饭买菜,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呼吸,在同一色月光下共沐浴。这样的师生和谐相处、平等相待的校园生活,是我一直思念不已的。
   置身这宋六陵,举目抬头,就是连绵的山峦与绵密的山林。月亮高高地挂于天空,天空犹如浓墨般厚重,映衬得月光更加的皎洁明净,充满质感。踏月而行这一片曾经做过大学校园的地方,依稀可闻当年“隆隆”的炮声,不由得让人生发出历史的情怀。山高水长,谷静月明。月光流泻,下照无眠。夜色深了,一地清辉,侧耳聆听,那清辉流泻的地上,分明传出月亮轻柔而绵长的呼吸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