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快乐的校园生活 马寒萍

2010-04-02 5190
马寒萍,女,19656月出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英语85届毕业生,经济师职称。现任精功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精功绍兴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国总工会十五大代表。

1982年进校,在外语系就读,我们所在的校区被称为和畅堂。我们那一届同学年龄差距还是存在的,我和当时班上四五名女生是应届生,其余好些人是久经考场的“老战士”了。那时的校园生活没有现在大学生那么丰富,学习有点“高中模式”: 一年四季都有早操,如果不起床,学生会的人会挨个敲寝室门来叫我们起床。一天的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只有星期天是休息的。在我看来,当时的学生算不得文理学院历史上最认真的,但绝对是听话的,缺课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当时,我们政教系、外语系和中文系的女生住在一起,安排的是8个人一间,有些拥挤,不过比起以前的校友,这种条件还算不错了。

对于那时的学习环境和校园生活,我们觉得幸运和幸福。一群孜孜不倦的读书人用一颗最单纯的心,读好书,然后按部就班地生活。不过说到那时的趣事、乐事,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学校的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少了。每星期的舞会,算是我们在学校里唯一一个比较常规的活动。舞会的场地就是和畅堂校区的食堂,同学们把饭桌往旁边一拉,中间的空地就是大家娱乐的地方。舞会没有音响,有一个大喇叭,设备简陋了点,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情绪。参加舞会的人络绎不绝,当然我也是积极参与的。

寝室里最独特的风景莫过于“集体打毛衣”。女孩子心灵手巧的特别多,都是自己打、自己穿,高手还真不少。我加入这队伍有点晚,不过出来得有点早。一件毛衣打了3排,兴头就过了,于是让“高手们”帮我打完。

那时还流行用录音机放歌,磁带一放,就是革命歌曲。这些歌曲被翻来覆去地放,现在我还对它们稔熟于心。当然还有同学喜欢放越剧,最经典的当属我们班上有个“林妹妹”,坐在床上,帐子一拉,躲在里面唱选段,还边哭边唱。她唱得非常不错,一时风光无限。

最最兴奋的算是学校开运动会了。因为那时攒宫校区是理科生和体育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和畅堂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女生居多。而等到开运动会时,攒宫的学生都坐船过来,到大校场参加比赛。这段时间,是男女生比例最“调匀”的时候,学校里一些年纪大点的男生女生趁这个时候找对象的还不少呢!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女生,后来嫁给体育系的一个男生了。

我在学校里算是比较会玩的那种人,性格外向开朗。但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可能这就是应届生的优势,不太有杂念,而且记忆力好些。

我的进步应归功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大学里,我有一个最为敬佩的老师,他叫陈嘉秉,那时约六十几岁,给我们上口语课。他上课的认真劲让同学们都非常佩服。记得那时的设备很差,口语资料少之又少,于是,老师用录音机将BBC的原声录下来给我们听。我们还听说,可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师并不是在编人员,但他对教学工作的尽心尽责、对学生学习的倾心倾力,实在让我们很感动。

文体方面,我是个活跃分子,比较爱好跳舞,学校集体舞大赛每年都会参加,并且连年第一。我的体育也不错,当时学校老师还为我训练什么项目争论不休。训练跳高的老师觉得我个子高,适合跳高,于是让我减肥,保持轻盈体态;训练投掷的老师认为我的手臂力量虽然差了些,但是动作标准,也想让我练。我想,反正都是练,就两边都试了一下。最后,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时候,我在女子铁饼的项目中还得了一块铜牌。

我的大学生活过得挺潇洒的。最后还“一不小心”拿到了“省三好学生”的荣誉。当年能拿到这个荣誉的全校也不过两三人,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这荣誉会砸到了我头上。

1985年,我毕业留校,担任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因为辅导员仅是做学生工作,鲜有上课的机会,似乎缺乏挑战性。1990年,我离开母校,去绍兴中专担任英语老师。但中专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令英语老师的地位颇为尴尬。过于单调的生活,使当时还年轻的我觉得少了点激情,多了点舒适。

1993年,绍兴外经贸局下面办了一家中外合资的服装企业,因为急需翻译人才,于是便和我取得了联系。我本心并不喜欢安逸、平淡地混日子,这种带有挑战性又需要外语基础的工作,正合我意。从此只身投入商海,凭借自己的英语功底、学校培养出来的公关能力和交际水平,使我一下子在业内受宠。

1996年,精功集团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有心为他们“添砖加瓦”。在精功集团,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专业特长和师范学生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如鱼得水。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的学弟学妹,当今之时,已经没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我们要走创新创业之路。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去哪个单位,都要尽快融入企业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主动性。许多毕业生刚进单位的时候,常常会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什么。因此,你可以去看、去问、去试,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在家里唯我独尊,但这种习气在单位里就不行。要学会适应,适应社会、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这样才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愿我们的校友创新创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