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克明
母校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始建于1944年绍兴稽东南山,时值抗战后期,校区离敌占区仅二十华里,办学条件十分艰难,经费来源短缺,学校设施简陋,学生全部住读,又要供给食宿,创建母校实属难能可贵。当时校长由原县府教育科科长王以刚和县长郑重为先后兼任,1945年抗战胜利,母校迁入城区,遂由
当年的简师,并列于绍中、稽山、承天三所中学之间,是绍兴中等教育四大支柱之一,共同支撑着绍兴这座宏伟的文化殿堂,给绍兴日后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弹指一挥,60余年过去了,回忆起这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校园生活,是一件十分令人喜悦和有意义的事情。下面仅凭个人零星记忆,搜集描绘了些当年在校的学习、生活点滴,以示人些许价值和对母校的深切怀念之情。
“老师”称谓的由来
“尊师重教”原是简师办学的宗旨之一,教师这一职业在学生眼里,是无限光荣和神圣的。但当时各校学生,都把自己的教师叫作“先生”,唯独简师的学生把教师尊称为“老师”,此事一经传开,就被传为美谈,引来了当地的重要媒体——绍兴《越报》社,派出记者来校采访,并在该报“学校花絮”专栏内,刊出题为“简师学生重师道,不叫先生叫老师”的新闻一则/由此,在教育界这种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逐渐蔓延开来,都把“先生”这个称谓改称为“老师”。
成立学生自治会
1946年秋,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全国内战,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时正值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简师的学生自治会应运而生,我被推选为自治会第一任常务理事,当务之急,除了组织校内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以外,就是走出校门参加校际活动。浙大学生会主席“于子三被杀”事件发生以后,以绍中学生会为首的学生运动,立即开展了各种悼念及声讨活动,简师同学也积极投入了当年的“六二”反内战、反饥饿活动,同时还提出要求,提高学校师生生活待遇。
义卖助学花
这是简师学生自治会成立以后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以义卖助学花的形式来帮助贫困学生上学。具体做法是,以学生会的名义,拿每朵一角钱的成本,向校外花铺定制多种纸花,然后发动同学,走上街头,向行人、商铺、机关去义卖,所得钱款用来帮助贫困学生入学。记得当年城区有一位知名的陶春暄律师,是一个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热心教育事业的开明人士,只要一进他的府第,不用开口,他就会慷慨解囊,乐于捐助,深得同学们的敬仰。
推举“十佳”人选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讲究卫生、热爱公物等良好习惯,在全校发起推举“十佳”人选的活动,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选优”。学校先在黑板报上提出十条优秀项目,如最遵守纪律的人、最尊敬老师的人、学习成绩最好的人、身体最强健的人、最讲卫生的人、最能助人为乐的人等等,经过宣传,然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发动同学投票,选出优胜者,进行表扬。结果我被选为最会说话的人,我班的余马年被选为最爱清洁的人,李强壮被选为身体最强壮的人,其余的已记不清楚了。
秋天的后半夜……
这是
餐桌风波
事情发生在1946年冬天某日的中午,同学们正在膳厅里集体开饭,忽然听到某一餐桌上传出了哄闹声,说是饭桌上的青菜碗里吃出一段粪便来,于是整个餐厅乱了套,同学们纷纷放下饭碗,谴责厨房司务的不负责任。在讲台上吃饭的老师们,对这一突发事件,一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无以应对。在这混乱时刻,教导主
从以上事件中可以看出,简师的同学还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听
演出《万世师表》
1948年元旦,我班行将毕业,这是简师四年本科制第一届毕业班,学校为了表示庆祝,并结合元旦节日,决定在当天的庆祝晚会上演出一大型话剧《万世师表》。主要演员由我们毕业班同学分担,导演则聘请音乐教
人才辈出
绍兴简师从1944年开办,至1949年停办,经历了整整五个半年头,先后招生530余人,毕业187人。在这批人员中,以其各自的业绩标榜于世,有的学有所成,被列入专家、学者行列;有的苦心钻研,自成一体;也有赶在时代的前沿,毅然参加革命,成为国家干部;而更多的则是坚守岗位,克勤克俭,默默无闻地始终奉献在人民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中。2009年10月份出版的《绍兴文理学院史稿》一书中,就有16位简师同学的光荣事迹被收集其内,另尚有不少同学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同样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中间更有一部分人离休后被尊称为共和国的“功臣”、“国宝”,处处受人尊敬。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母校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我们的母校,并以此文再一次对她表示深切的怀念。
(倪克明:男,1928年8月23日出生,浙江省绍兴县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
县立简师在南山的校舍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