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英
暖和的阳光,普照着深奥冷僻的山村。村中只有疏疏朗朗的几分人家,跟着我们这个刻苦耐劳的师范学校,此外便是四周所包围着的重重垒垒的青山了。
那时候,我们学校里一日三餐所烧的柴,差不多都是要以自己的劳力去换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着我们的余暇发动那所谓劳动服务。集体劳动的收获确实是很伟大的,如果用全体的力量去工作,瞬息间,便可得到很大的成绩,同时在同学方面也可作为训练刻苦耐劳的好方法,我们是以获得劳动服务次数的多少,跟努力程度的高低来决定成绩的好坏。这桩事的发动,我们每一个男女同学都觉得很有兴趣,尽其力量而工作,我可以武断地说一句,绍师今日在社会上能够获得一个好评,一大部分由于对劳动方面常有突出的表现,但劳动精神和风气的养成,应该归功于在南山读过书的同学的努力,及本级当时的劳动成绩与精神。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小操场上集队出发,到山上去搬柴,因为那座山离操场很近,所以没有多少时光,大家就很快地爬上了山腰,在那里一面由校工把大小不同的松树横七竖八地砍倒在地上,一面由同学用力把它背负下来:那时候,大家的兴趣很浓厚,工作得很起劲。先生们对我们说:“不要背得太重呢!”群力确实是伟大的,百十个小伙子,霎时间很努力地工作起来,一次,二次,……甚至七八次,周而复始地来回搬运着,有几个水乡同学二次搬了后,已经面红耳赤,乏力得很了,但他们不肯示弱,还是继续不停地在工作着,没有叹一声辛苦。等到工作完了,大家笑嘻嘻地洗手洗足,舒舒服服地坐在地上,看着那搬来堆叠着高如山峰的松树,兴高采烈地唱着劳动歌,真地愉快。这种愉快,不亲历其间是体味不到的。
胜利以后,我们的师校也迁到城里来了,我们的生活比较舒适一点,再也用不着搬柴了,但劳动的精神,我们终于保持着,没有衰落,常常在新同学面前,把这些往事像故事一样讲述出来,大家听得很有味,因此我们很自傲、自恃。我们前面开着路,后面的弟妹们就会跟着走,我希望这个精神发扬广大,永远是母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