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致我们逝去的和畅堂岁月

2015-03-18 4210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俄国)普希金

青春校园电影的一部部推出,不但勾起了8090年代学生的校园情结,同时也勾起了6070年代学生曾经的青春梦想。时光荏苒,岁月的皱纹也渐渐爬上额角,在我们变老的时候,我们曾经的校园——位于市区和畅堂的绍兴师专、绍兴高专校园也在逐渐老去逐渐消失。回忆起那些年的岁月,我们已无法找到曾经年轻的我们步履匆匆在校园留下的痕迹。我们曾经在拥挤的食堂,在沙子跑道上,在古老破旧的教学楼里的脚印被水泥、被塑胶跑道覆盖。20141212,随着绍兴金帝银泰城的开业,完全抹去了和畅堂校区的痕迹。我们要去哪里纪念我们曾经的热火青春,要去哪里缅怀我们曾经如花的年华,要去哪里寻找曾经老教学楼里的读书声?

匆匆那年,那年匆匆。为怀念和畅堂校区,我们专门采访了部分曾在绍兴师专、高专和畅堂校区及绍兴文理学院塔山校区学习过、生活过、工作过的老师和校友。

许学刚——和畅堂,学校杨帆起航的校园驿站

许学刚,男,绍兴师专中文81届毕业生,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校友总会会长,现为校友总会顾问。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从“宋六陵”到“和畅堂”,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学校立足于和畅堂校区,继承了励志图强的“宋六陵”精神,融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凝练了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和传统,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校园文化。

我见证了绍兴文理学院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畅堂——绍兴师专和绍兴高专在此地融合发展,绍兴文理学院在此地升格本科办学,元培学院在此地孕育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和畅堂——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大学先进的文化从学校四周向城市辐射,以大学文化塑造了城市文明,把和畅堂打造为文化科技特色街区。

和畅堂,绍兴文理学院扬帆起航的重要驿站,多少学子用激情和理性熔铸了学校的辉煌。

刘孟达——和畅堂,成就了我的梦想

刘孟达,男,绍兴师专政教86届毕业生,现任绍兴广电总台台长,绍兴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从绍兴师专毕业已整整28年多。回眸当年,教室里的苦读、宿舍内的争论、聚会上的欢闹,还有那一叠叠讲稿字里行间的汗印、一群群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历历在目。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消逝而淡忘。然而,和畅堂“学生+教师”整整8年的校园生涯却使我难以忘怀,魂萦情牵。——在这里,遗存着多少美好的理想、真挚的友爱。

马立远——忆母校,最忆是和畅堂

马立远,男,绍兴师专中文87届毕业生,现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不是因为校园太简陋。刚从攒宫农场迁入和畅堂上的所谓鲁迅故乡唯一的高校名不副实,有校无园,不成规模,还不如一些中专技校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校园内只有一幢新建的主楼五层、两翼四层的大楼,大楼背后便是一大片蔬菜基地,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大学校园。也不是因为读书很艰苦:没有完善的食堂,买菜打饭后须带回拥挤的宿舍;没有运动场地,上体育课得走进附中小小的操场;没有热水和电扇,也没电视机,当我们里外三层站在课桌上,饶有兴味地观看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已是我们的至美享受。

忆母校,最忆是和畅堂。就是因为铭记了一位老师在毕业典礼的一番话:你们自小学到大学,认识了许多老师,知道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心中定有一个优秀老师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你们的努力方向,希望你们个个实现这一心中的理想。

于是,在我心中,忆母校,最忆是和畅堂。

梁涌——高专岁月

梁涌,男,绍兴高专教师,现绍兴文理学院教授

绍兴高专从初创到合并为绍兴文理学院,前后10年,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至今仍感慨良多。

初创坊间两小楼,

暂栖和畅曾遮面。

十载砥砺能扛鼎,

千日锻造多俊彦。

黄昏圃边常相聚,

午夜窗前尚伏案。

艰难困苦玉汝成,

而今迈步再涅槃。

陈林刚——永远的记忆

陈林刚,男,绍兴高专教师,现任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每当慢步和畅堂,望着新建的商业城,常常勾起我美好的人生记忆,这里曾是我工作的起点。

记得二十五年前的夏天,我怀揣着工作报到证来到位于和畅堂与环城路交叉口的绍兴高等专科学校报到,当时学校大门与绍兴市茶叶机械厂比邻朝南开。进入校园,见到的只是一幢单面的四层教学楼,背后是泥沙铺就的一个不标准运动场,东北角的实验楼、图书馆还在建,西北角是二排简易的平房,用作青年教师和学生宿舍,还有新搭建起来的学生食堂,尚可说说的是建在西边的一幢两层楼的专家楼,里面设施稍齐全,主要用于外聘教师、来校讲学专家住宿用。当初给我留下的印象,学校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规模小,设施不全。虽然条件艰苦,但在以后的高专工作期间,我深感全校上下和舟共济、同事间团结互助、师工亲密无间、校园生活丰富充实,在这个温馨大家庭中工作并快乐着。

和畅校区,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眷恋,记住的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张国荣——青葱岁月

张国荣,男,绍兴高专90财会,现任浙江通达税务师事务所副所长、绍兴通大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周末和家人一起逛金帝银泰城,百货、影院、超市、主题乐园、品牌餐饮、服装服饰等,热闹非凡,商业氛围浓厚。

身临银泰城,百感交集。2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走过那段青葱岁月——绍兴高专,我的大学。和畅堂,心中永远的记忆。想起那些年,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图书馆寂寥的阅读;想起那些年,一下课一窝蜂地涌向食堂争买“肉丝豆腐”;想起那些年,观看一场邻居消防队的消防演习也不失为血气方刚之举;想起那些年,挤进隔壁绍兴师专观看一场露天电影或到塔山防空洞观看录像更是惬意的文化大餐;想起那些年,拿到区区十元奖学金后到和畅堂综合商店小摊上一毛钱烧饼请客时室友的羡慕与满足;想起那些年,找师专结对友谊寝室时的种种初衷与美好时光;想起那些年,母校毕业后踏上社会时的豪情壮志。稍纵即逝的岁月流光,在俯仰刹那,已埋没了年轻的足迹,花样年华也在似水流年中作别了青春年少的低吟浅唱。别了,我的绍兴高专,别了,我的大学生涯、青葱岁月。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见证了老城的岁月变迁,见证了两校合并后绍兴文理学院的日益壮大和快速发展,异地扩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我骄傲,我是绍兴人;我骄傲,我是文理人。

短暂青春只有一次,会在脑海中存留一辈子的记忆。无论您在何方,趁青春未走,趁记忆还未消散,趁霜雪还未染上鬓发,赶快约上几个老同学,看可爱可敬的恩师,看充满故事的母校,看曾经的青春岁月,看记忆里那个热血张扬的少年。母校就是您的港湾,就是家!记得,不论走到多远,常回“家”看看。

和畅堂校园印象

那些年,学校周边高楼还没那么多,马路还没那么宽;那些年,汽车并不多见,自行车还是主导的便利交通工具;那些年从学校走到市中心只要半个小时;那些年我们手牵手徜徉在和畅堂,圆月挂在蓝黑色的夜空,风则江畔的柳枝随风轻动;那些年,从学校走到塔山下只要几分钟,我们登上塔山,俯看绍兴的夜色,风过耳,山脚下车灯流转;那些年,我们在集体宿舍“白鸽笼”里的促膝长谈,在星空下畅谈未来的憧憬,吟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些年,我们欣赏着那艳丽缤纷的满坛月季,漫步在半亩大的池塘和篮球场,以及那只能容纳千把人的喧闹食堂……那些年那里有我们,有青春。那些年就是绍兴文理学院和畅堂校区。

和畅堂办学记忆

绍兴文理学院和畅堂校区(塔山校区)先后有绍兴师专、绍兴高专、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在此办学。1979101,绍兴师专在和畅堂设分部正式办公,同时数学、英语两个专业的学生迁入市内上课。1981年至1983年,绍兴师专逐步从攒宫校区迁入和畅堂校区办学;198612月,绍兴高专从武勋坊校区迁入和畅堂校区办学;19964月,绍兴文理学院正式成立,并在和畅堂校区办学;20003月,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成立后在塔山校区办学;20029月,随着元培学院搬迁至南山校区,塔山校区正式弃用。和畅堂校区从建设到投入使用最后弃用共历时33余年。

(钱小波 钱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