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我的医士25班

2015-09-25 4200


我是绍兴卫校医士25班学生,作为恢复招生制度后第一批幸运儿之一,于 1978年3月跨入绍兴卫校大门,1980年7月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上虞章镇卫生院从事外科工作,三个月后到上虞人民医院进修,1982年6月阴差阳错被选调到上虞市公安局从事以医学、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解决法律上有关人身伤亡问题的“医尸”工作,即法医工作至今。不知不觉间,离开母校已有30个年头,真是日月忽其不淹兮。作为现代人,百忙难偷一闲,几次想回母校走走看看,却一直难以成行,颇为遗憾。有人说,回忆是一种享受,信然哉! 其实“根”是中国人的民族情结,越是少回“家”的人,过去美好的回忆就越能成为一种享受,我也不例外,随着工作的繁忙,当年自由自在的学生校园生活就变成一杯回味无尽的清茶,淡淡的,香香的,萦绕心头,伴随梦境。
如今母校迎来92周年校庆,由衷高兴,也有感想。师长嘱我作文,便欣然答应。然而提笔之际,短短二年半的学生生活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涌于眼前,不知从何说起。对每个同学来说,母校所留给我们的印象,或这样,或那样,因各自的经历不同,千差万别,各有所得。
在我们入学的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幕才刚刚拉开那么一点点,国家百废待兴,物质条件十分匮乏,我们10多平米的宿舍里要住8、9个同学,上下铺都挤得满满的,中间的走道狭得让人透不过气,没有电风扇,更不要说空调,一到夏天就闷热得不得了,于是同学们三五成群,拿上席子,到屋顶平台上乘凉过夜,数着星星入睡,今日回想,确实别有风味。由于受物质条件的限止,当时买什么都要票,每月供给的粮票只有27斤,这对我们刚从农村来的大小伙子来说实在是不够的,但当时家里也不富裕,不敢也不愿向家里要,于是大多数同学都是与自己商量,省着吃,省着用,我们的饭盒吃后总是干干净净的,不会留下一粒米饭。所幸当时每个同学都有6-16元不等的助学金,我家属于中等条件,每月我拿的是12元,这12元说实话比现在的1200元都值钱,我除了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之外,到实习前用省下来的钱,花了125元买了一只上海牌手表(实习时要用计时器),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用自己的钱,买了第一件贵重的物品,至今仍保留着。我们当时的生活是十分艰朴的,吃的菜是8个人一盆的大锅菜,食堂里吃饭是没有凳子坐的,大家都站着。我们的教室也十分简陋,但还算不错,我记忆中比我们后报到的大专班是在用毛竹搭的油毛毡棚里上课的,可想油毛毡棚里,冬天的冷,夏天的热,是一般人难以承受得了的。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大跃进时代,长在国家最困难时期,上学的时候又刚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如果没有邓小平,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们这一代人也就这样了。所以我们对改革开放是拥护的,对小平是有感情的,对国家、对党和人民是感恩的。反映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就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们的学习目的性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以便将来报效国家,报效人民。课堂上认真听讲,其认真程度至今我拿不出用合适词语来形容。虽然自己目前也是浙江警察学院本科班的兼职教授,但是在给同学们上课时,始终达不到当时那种效果,找不到当时我们渴望知识的那种眼神。在学习时我们很有那种紧逼感,恐怕自己在学习上拉下什么,所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在空间是密切结合的,我们白天在教室中从老师嘴巴里接受的各种知识,晚上要在教室中温习、消化。因此,晚自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当时条件的限止,电力供应不足是一个大问题,晚上经常拉闸停电,晚自习自然而然受到很大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回想起来,实在令人激动!因为每到停电时候,没有一个同学会停止自习,走出教室,到马路上遛跶遛跶,而是很自然地从课桌的抽屉中拿出一支蜡烛,点亮一支,又点亮一支,拿出一支电筒,照亮一片,又一片,最后7、8个同学围着一支蜡烛,一片手电光在弥散着一丝丝燃烧焦味的教室中,偶尔还有“噗哧”一声烛油滴落中继续着属于自己的学习。停电时间一久,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同学们普遍出现俗话所称的“发面火”,脸孔红扑扑的,映着烛光,煞是好看!由于二楼都是教室,从操场上望来,整个校园曳动一片烛光中,漆黑之中,胜于烛光晚会,俨然“八字桥”一景,引人赞叹,这也成为了绍兴卫校学生勤奋好学的重要标志。
抓紧时间学习,对时间的把握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自己的窍门。在教育实习时不知是那位同学从绍兴第一人民医院里听说了医院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裘大夫,他利用每天“方便”时间学会了三门外语的事,于是乎我们一部分同学也开始利用这一特殊时间进行学习,并不断推广,到后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厕所文化”。此外还有“被窝文化”等等。
至于说我们的老师,说他们是严父慈母、良师益友都不会过,他们教我们知识,导我们人生,明我们是非,引我们做人。虽离校已三十年,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时耳边总能回响起他们的教诲。
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很罗嗦了,笔端之下似乎还有无数的琐事要写,老师们的音容举止也越来越清晰,各种奇闻趣事也从脑海中蹦跳出来。回忆就是如此,由于美好,值得回味,一旦打开记忆的阀门,会越来越多。有人说医士25班是绍兴卫校的“黄埔”班,培养出了多位院长,而且其他同学也都有一技之长,而这些是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一代人、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学校里和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衷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

校友介绍
郑先平,男,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曾就读于绍兴卫校80医士专业。1982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系上虞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法医。荣获绍兴市优秀刑侦工作者、绍兴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浙江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从事法医工作三十多年,参与侦查命案600多起,无一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