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恩师宋文风先生

2017-06-04 5555

 

前不久,母校校友总会发起了对宋六陵校园生活与趣事的追忆,对恩师风范、同窗师生情谊的抒写等的征文活动。我是七八级中文班的,就是在宋六陵校园就读直至毕业的。当年的宋六陵校园,犹如一座富矿,有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回忆,值得我们挖掘。响应征文活动,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所思,当是责无旁贷。今天先写怀念恩师宋文风先生之文,另外的回忆待以后再慢慢写出。

 

宋文风老师是我们《古代汉语》的任课教师,当时他已年近花甲, 一米 七十左右的身高,魁梧的身躯,国字脸。是从嵊县中学调到浙师院绍兴分校任教的。据说,他是北京人,毕业于解放前的北平中国大学中文系,俞平伯先生是系主任,他听过陆宗达、俞平伯、高步灜、郭绍虞、成仿吾等先生的课,而陆先生又是清季国学大师黄季刚(黄侃)先生的嫡传弟子,而黄先生又是章太炎先生的嫡传弟子。宋老师有扎实的国学根底,后在京城的一所高校任教,尔后对口支援杭州的某专科学校,遭受了不少打击。遇上文革,又被下放到嵊县中学教书。他教过初中、高中的语文、英语。文革结束,因教学需要和有关领导的三顾茅庐,他才来到浙师院绍兴分校,教《古代汉语》这门课。

 

   他性格直率,敢说敢为。到校不久就认为专业课的课时太少,公共课的课时太多,建议要做些调整;学校设置的课程教材要有自己的体系,不能东抄西摘,零打碎敲;他决心建立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当时,他已写出《古代汉语》课的讲稿二三万字,正在打印中。19803月底的一天上午第3节课是自学时间,我与同窗李仁杰一起去宋老师宿舍向他请教问题。仁杰是去问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问题,我是去问关于诗词的意境问题的。记得他对我说:“诗词的意境是作者在所描写的事物形象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的境界。”因为当时资料缺乏,可供查阅的工具书也很少,得到宋老师这样的回答,我已经是很满意的了。他说:“严格地说,没有单纯写景的诗词,写景应当为抒情服务的,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这个意思。”他还告诉过我,在文革前,他写过一部《唐代诗人的故事》,书稿有厚厚的两大本,对唐代的不少诗人作了考证、介绍,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这部书稿,文革发生,书稿被退回。他一直将其带在身边,后被造反派抄走而终至下落不明。

 

   因我对《古代汉语》这门课很感兴趣,并且在文革期间,我曾将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了潜心研读,将其中的1086个古汉语常用词部分一字不漏地抄下来,编成一本字典,以供自己查用;现在我又经常有这方面的问题去请教,讨论,他让我做他教的这门课的课代表。自此以后,我经常独自或与同学去他的宿舍问学和帮他做些教学上的事。 1980412大清早,学校组织数百名同学去攒宫乘轮船到绍兴看电影,我们班有我和李仁杰等三四个同学未去。我与仁杰花了整整一天加上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宋老师的寝室给他校对他写的《诗词格律常识》约二万二千字的打印稿。他在讲义里大胆地提出,原来入声十九韵部,经《平水韵》归并为五部,而这五部又可合并为一部,即是说,归并为一部的话,入声全部可以通押。这在当时,我是首次听到,觉得是很有价值的,值得作深入的研讨。

 

   之后,在 42627日、28日这三天的下午,我与仁杰又在宋老师寝室,给他校对他编的讲义《词谱》,此讲义收有词调102个。校对起来也很费眼力,但我们的校对质量,得到宋老师的肯定,我们自然也很高兴。

 

   宋老师还告诫我们:“成果,是一些沉在书本中、知识中的人钻研出来的,是一些似乎是‘呆笨’的人干出来的;有点小聪明、不肯沉下心来做点扎实事的人是出不了成果、成不了学者的……”他对生活中一些人的表现表达了不满:“要立志向上,要争分夺秒地刻苦攻读,不要空话,要实干实效;不能学街上出现的某些穿喇叭裤、油光光的头、把心思放在穿着打扮上的人。”他怕我们因这所大学初创,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对学业缺乏信心,曾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打气、鼓劲:“不少有名的人是出于无名的或名气不大的学校的,我们这样的学校今后也可能会出人才,甚至出很好的人才的。不要迷信名牌学校,那些学校出来的没有学好的学生,也不是没有;甚至还不少呢!”我们想想,此话有理,因而我的信心也足起来了,学习起来也更有劲了。

 

   宋老师不但在言语上这样教育引导我们要立志,要刻苦攻书,要认真做人做事;而且,他还给我印象深刻的身教。

 

   记得1980年夏天,刚放暑假不久,一天的近中午时分,我的岳父家(在绍兴城里的高家弄)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我开门一看,只见是宋老师满头大汗,推着他的那辆我极为熟悉的,挂着嵊县的自行车牌照,从嵊县中学随着工作调动带到宋六陵校园里来的农用自行车,车后架子上捆绑着一件行李,前面车兜里装着一只细藤编织而成的手提篮。没等我问,宋老师就说,他是骑自行车从宋六陵校园来到绍兴的,要乘下午的火车去北京的家中探亲,他已有两年多时间未回老妻生活着的北京的家了。准备将自行车寄放在我岳父家,待北京回来时再骑回学校去。我们热情地把宋老师迎进屋,请他在这里吃中饭。宋老师谢绝了,说他喜欢吃饺子,对东街清道桥口的那家清道桥饺子店的饺子有很好的印象,让我陪着他去饺子店。于是我迅速地带上钱整衣出门,陪宋老师来到那家饺子店。我俩坐下,宋老师叫了两碗饺子,我叫了一碗饺子,边吃边聊了起来。宋老师说,他这次去北京,一是去探亲,二是去会友;而更重要的是,要到在北京几所高校教书的一些老同学老同事那里去交流、讨教关于教学《古代汉语》这门课的体会与经验,并且尽可能多地弄一些资料回来,以资我们这门课的教学。边吃边谈,饺子一只只都下了肚,我在服务员来桌旁收钱,抢先要付钱时,被宋老师伸出的手用力地阻住,他将他吃的两碗和我吃的一碗的钱全付了。在走回我岳父家的路上,宋老师很认真地对我说:“秋成啊,你现在还在求学,不赚工资,我在工作,赚着工资,我怎么可以让你付钱呢!生活上对自己要节俭点,但以后工作有工资了,可不能对父母也讲节俭啊!要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的愉快,一定要好好尽孝啊。”听了他语重心长的话,这时我的眼睛倏地湿润起来了,我把长者的金玉之言牢牢地记在心间。

 

   回到家,宋老师从自行车上卸下他的一件随身行李,从车兜里拿出那只藤篮,篮子的盖弹了开来,这时我看见里面盛的是几部书:一部老版辞海(上下册);一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学》;一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提要》;一部《历代职官表》等等。记得另外还有一二本元曲、唐诗之类的书,放在最上面。我诧异宋老师去探亲也不过数十天时间,何以要带上这些沉沉的书呢?宋老师说,他还要在探亲期间写一二篇关于诗词方面的论文,下半年要去台州师专参加关于古诗词方面的研讨会,现在参考书很少,虽然在北京可以借到,但总没有自己带上使用起来来得方便。至于那一二本元曲、唐诗之类的书,可以在候车时或火车上随手翻阅。

 

   宋老师带上行李和藤篮,叫了一辆三轮车去乘火车了。这时我的脑中又浮现出宋老师的形象:一位双鬓斑白的老者长者,热爱教育事业,热心教学工作,在大学初创时期,编教材,写讲义,刻钢板,校稿子;回家探亲,仍为资料奔波;走亲访友,不忘教学研究;他正直正派,严于律己;对于学生,言传身教,重视德育,严格教学;他惜时如金,手不释卷,好学不疲,好教不倦。他是我的恩师啊!我在毕业之前所填的《江城子·惜别》一词中,填上了“慈父严师常庭训,情恳恳,意深深。东林傲骨在斯身,任歪风,不弦更。两鬓虽霜、烈士虑远征。我辈报之惟努力,年数载,听佳风”之句,完全是实写,毫不虚夸。

 

   可痛的是,宋老师在我们毕业数年之后的一次晨跑时,出现意外,不幸去世,最终没有实现他要建立自己课程教学体系的夙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壮心,中途竟已;赍志而没,悲何似哉?痛何似哉?自彼至今,我时时记起,难以忘怀!

 

   末了,我将宋老师所填并抄给我的一首《忆秦娥·春节大雪》词,写在下面,以表缅怀。

 

忆秦娥

 

春节大雪①

 

宋文风

 

连天雪,茶花放素群山白。

 

   群山白,农家吐雾,酒香飱烈。

 

       冰铺大道车行绝,孤灯伴我光明灭。

 

     光明灭,京师欢叙,宋家陵阙。②

 

   自注:①八零年春节,我调来绍师专始月余,师生几全归里,只有远道数名教工留校。除夕前连日大雪,四围茶田葱岭一片白色。公路冰封,车辆断绝。除夕夜电灯不亮,借煤油灯照明。室内寒气袭人,对孤灯思念京中家小,赋此以志。

 

    ②学校所在地是南宋陵墓古址。

 

一九七九年除夕

 

 

   宋文风老师只是宋六陵校园里众多老师中的一位,教我们的老师们可以说都正直,有担当,有责任,热爱事业,关爱学生,学问深广,知识丰富。他们教我们做人,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努力,教我们奋斗。正因为这样,我们毕业后虽各奔东西,服务各行,绝大多数学子,都能牢记师训,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不辜老师的深恩,不负母校的培养。倘若宋老师在地下有知,相信一定会发出舒心的笑声的!

 

   宋六陵校园确是一座富矿,在那里,有学校初创时期先驱者筚路蓝缕的骄人业绩;在那里,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就读受教的几届学生的勤奋刻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在那里,有有宋一代所固有的庄重肃穆的大气的接续;更有皇家陵阙优雅宁静宜于就读的环境;……那里曾经出现过和发生过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去不断回味和努力开采、发掘。

 

   守望宋六陵精神可嘉,宋六陵校园文化永恒!

 

 

201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