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滕皋军校友自1982 年开始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工作,多年来一直针对临床实践问题,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为我国介入放射学、分子与功能影像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 1 项……这样的重量级专家,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滕医师说,主要源自 “需要救治更多的病人”。
一流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开拓者之一,滕医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开展介入新技术30 余项,完成各类介入手术2 万余例次,并在实践中发明了粒子支架系列技术治疗管腔内恶性肿瘤,改进了脊柱介入技术,完善了肝癌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其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达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领头人,滕医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粒子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介入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APSCVIR) 候任主席。担任欧洲介入放射学(CIRSE) 的官方刊物 CVIR(SCI 收录)副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等10 多种期刊编委。
主持科技部 973 计划 1 项(首席科学家)、主持863 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 项 (其中重点项目2 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863 项目2 项,十二五攻关项目
3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 余篇,其中,SCI 收录128 篇。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每天的工作的确排得很满,接待各地来的病人、做手术;讨论各种疑难复杂病例,指导研究生开展工作,参加学术活动等等。”腾皋军工作起来是蛮 “拼”的。
滕医师到底有多拼命?他的个人纪录至今仍是中大医院医护人员口口相传的一段 “传奇”:他由一位普通的放射科医师于1986 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当时该院并未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但征得导师蔡锡类教授同意后,滕医师却果断将研究方向确定为新兴的介入放射学,希望用先进的微创介入手段拯救更多的患者。他于1987 年利用暑假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向我国介入放射学先驱刘子江教授求学。短短一个多月,这位吃住在病房值班室的年轻人做了150 多台介入手术,以白血球出现中毒颗粒的代价,夯实了日后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基础,回到中大医院以后的20 多年来,以从未间断的工作热情,率领介入团队成员开展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累计完成了2 万多例介入手术,他带领的学科成为我国介入手术的著名临床科研中心。
医学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做了20 多年介入技术研发的滕医师深知,没有基础理论支撑的学科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怎样将基础研究投入临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显然是介入学科发展的趋势。九十年代中期曾在美国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 (Dartmouth)医学中心接受近两年半科研训练和临床进修的滕医师认为:“医学科研的重要使命应该尽快把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医生要根据临床问题来导向科研,使基础科研有明确的目标,最终让患者受益。”就是:“一流的医生,在临床 、科研都得 hold 住!”
滕医师本人做出了完美表率。他在国内率先或较早地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介入手术: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用综合介入技术治疗肝癌、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杂交介入手术治疗血管病变、二氧化碳造影等,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了痛苦。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获得了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实现了将碘粒子内照射技术与支架技术相结合,赋予食管支架同时具有开拓管腔和治疗原发食管癌的双重功能。该成果被路透社报道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并被欧洲胃肠病学会等权威机构列为食管癌治疗指南。滕医师团队与南京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消化道支架占国内市场60% 以上份额,并远销至欧美32 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并以其 1/5 的价格使国内外 1500 余家医院的16 万多例患者受益。该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51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 项,实用专利8项,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头条报道,获CFDA 医疗器械注册8 项,欧盟CE 认证2 项。在上述获奖成果的基础上,作为PI 发起并完成了用粒子支架比较传统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有国内16 家医疗机构参与该项研究,入组病例 170 例,结果证明放射粒子支架明显延长了食管癌的生存时间和吞咽困难的缓解时间。研究成果发表于临床肿瘤学顶级期刊 《柳叶刀》杂志上,同期评论文章称“该项技术达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成为用自主研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器械发表在国际顶级临床期刊的为数极少的重要成果之一;并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联合 《中国医学论坛报》评为“2014 年度中国肿瘤最佳研究成果之一”。
该项目研究还在不断延伸,研制成功的胆管粒子支架则可使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大大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研发成功的门静脉粒子支架系统则可使侵犯门静脉的肝癌患者得以有效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在亚太地区肿瘤介入治疗大会、国际栓塞治疗论坛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介入医学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中国介入放射学科的带头人之一,滕医师主持 《卫生部介入诊疗规范》 (担任专家组组长)和全国介入医师定期考核 (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共同主编 《介入放射学- 临床与并发症》和共同主译《Abrams 介入放射学》,为我国介入诊疗技术的规范应用和健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自1993 年以来累计面向全国举办介入专题学习培训班54 期,培训介入医师达3000 余人次,为介入技术的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介入器械的国产化作出重要贡献。
滕医师还是中国介入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滕医师等人建立了中国介入学会(CSIR)与美国介入学会 (SIR)、欧洲介入学会(CIRSE)及亚太地区心血管介入学会 (APSCVIR)等国际主流专业学会的伙伴关系。早在 2004 年初,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 “第六届亚太地区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 (APCCVIR)大会”上,他当选为APCCVIR 新一届委员;此后一直代表中国介入学会担任委员。2007 年3 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第32 届美国介入放射年会的主会场上,他被特邀作了题为“脊柱疾病介入微创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2007 年10月在雅典召开的欧洲介入放射年会(CIRSE)决定设立中国专场(CIRSE Meets China),特邀滕医师担任该中国专场报告会的共同主席,专题介绍中国介入历史与现状。 2012年11月,由他主持在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介入大会同期举行了国际栓塞会议 (GEST)中国专场。2014 年他担任亚太地区心血管介入学会(APSCVIR)第 12 届委员会候任主席。多次受邀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做专题报告,为我国介入放射学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既当路碑引领方向,更作基石躬身为桥。滕皋军校友带领的团队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新氛围,他们将继续探索介入医学的未知领 域;以创新成果护佑人民的健康,用智慧和辛勤点 燃人类的生命之光!
(张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