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护理岗位上的三十五个春秋 吴杏娟

2010-04-03 4355
吴杏娟,女,19473月出生,绍兴卫生学校护士67届毕业生。曾任杭州市拱墅区人民医院急诊室、注射室护士长,康复病房护士长,医院护理部主任等职。曾获杭州市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护士等荣誉称号。

1968年我从绍兴卫校护士10班毕业,被分配到新昌县镜屏公社潭角保健所。

这是个出门就是山,山路十八弯,村边还有一片大溪滩的偏僻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条件非常简陋,生活相当艰苦。好在我是贫寒农家出身,很快适应了环境,安心地走上了工作的旅程。

当时缺医少药,我不仅要做好打针、消毒、换药等工作,还要担负起医生的重任。由于所学有限,我边干边学,基本上能独立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麻疹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既要坐诊,还要去周边十多个自然村巡诊。既做医护,又兼记账、保管、盘点等事务,样样都得自己动手,凡是出诊,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随叫随到。深更半夜到产妇家去接生是家常便饭。有一天,相邻东阳县的村民叫我去接生,结果母子平安,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回程时孤寂一人,翻山越岭,抵所已是半夜了。多亏治安良好,社会康宁。有一次,一条大花蛇造访保健所,我发现后吓得大声呼救,房东大娘赶来,一边撒大米驱蛇,一边安慰我说“家蛇不会咬人,不能打,有神灵”。我惟有忍耐。保健所里放着忌讳的棺木也好,有恶心的蛇虫现身也好,我别无他法,细想起来忍耐也是一种克服,时间一长也就不在意了。有的村民一时手中无钱,会拿着鸡蛋甚至兔毛来购急需药品,我就告之金额先垫付,记账,让他们随后来付款,他们很感激,虽有拖欠,但从不短少赖账,民风很淳朴。我与村民们朝夕与共,打成一片,当听说我要调离时他们纷纷前来相送,直到村口仍依依不舍,此情此景我记忆犹新。

1972年,我调到新昌县沙溪区卫生院,其间,领导派我去县人民医院学习麻醉。回院后承担下腹部手术的麻醉和各种无菌包的整理、消毒并主动分担妇产科的助产接生、人工流产、放环、取环,协助外科医生绝育手术。区卫生院是综合性医院,有各科患者,且病情复杂。如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肝炎、农药中毒等。我通常都能熟悉掌握病情,正确及时处理医嘱,配合医生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发挥了一专多能的作用。

农村工作十几年,我以自己的同情心、责任心热情地为病人服务,赢得了当地村民亲人般的关爱。这些常年辛苦劳作、手头拮据的村民虽然言语不多,但一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点好事,他们就会掏出心窝来善待你。因此,我不断告诫、鞭策自己,一定要更好地掌握医疗护理技术,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为解决夫妻长期分居问题,1981年,我调到杭州拱墅区人民医院。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子女幼小,爱人常常出差。要兼顾新任工作和繁重家务谈何容易,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以事业为重,其他一切只得就简了事。加班顶班、清扫卫生,件件干在先。对急诊室的抢救设备,如陌生的同步呼吸机、洗胃机等,我虚心请教,加紧训练、操作,很快熟练掌握。我参加了长达2年的医学基础理论提高班,但实在无法前去听课,我就动员刚刚在家休息的爱人去。他去听课、记笔记,回来给我补课,对他来说真是勉为其难了。要翻开书本复习功课,只能在下班料理完家务、照顾好小孩后,在夜深人静时,再困再累,我也没有放弃学习机会,从而丰富了医护理论知识。

1985年,医院开拓创新,派我去筹建专门收治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病房。在一无设备、二无资料、三无经验的情况下,我知难而进,克服家庭困难,外出观摩取经,加班加点一心扑在医院,在各方大力支援下,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病床、物资、人员的配备。开始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因工伤、交通等意外事故而造成终生残废的截瘫病人。他们长期卧床,自己不能翻身,大小便失禁,全身处处褥疮,有的性情怪僻、急躁,有的因家庭破裂或恋爱失败而痛不欲生……要护理好他们,的确是件又臭又脏、又苦又累的事,但既然在自己钟爱的护理岗位上就责无旁贷。我一是不怕,二是热情,以身作则带领全科护士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位从兰州来的病人,全身竟有7处褥疮,最大的在尾骶骨处,有5×6厘米大小,已烂了三年,疮面发紫,恶臭,脓血从腐肉处溢出,我非常同情,为他擦身换衣,给褥疮逐处清洗消毒、敷药、包扎,通过全科护士两个多月的悉心治疗与护理,7处褥疮先后痊愈。这位卧床三年多的汉子终于扶着杠子站立起来了。他激动地说:“从未见过你们这样热情耐心的态度。当时我想跳到黄河一了百了,想不到在杭州人间天堂我站起来了。”最终,这位病人能自带夹板,扶杠站立行走6个小时,家属十分感动,出院时依依不舍。一位从昆明磷矿来的病人,因尿路感染,脓性尿、发高烧、排便不畅,痛苦不堪,开塞露、用皂水灌肠都无效果,我就用手挖出硬结的大便,病人舒畅了,热度也逐渐下降了。在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大便、脓性尿溅在手上身上是常有的事,但我们从不介意。又有一位来自江西的小聂,突然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经留意观察,他在悄悄积存安眠药,我不动声色地和护士们对他问寒问暖、拉家常,他终于说出了因与多年的女友分手而欲轻生的念头,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截瘫病人终日卧床,生活枯燥、精神不振,为丰富生活、活跃身心,我们组织他们进行棋类、扑克、猜谜比赛,去公园散心、观看文艺演出,创造条件安排他们去西湖游览,让他们欣赏祖国的湖光山色,拍照留念。抚慰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树立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信念,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面对收治大量截瘫病人的特点,我积极探索了康复护理手段,组织全科护士开展了心理护理、褥疮护理、泌尿系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病人来信表扬我们“杭州风光好,杭州人更好”。我在中国残废人福利基金会康复协会康复护理研究会成立大会期间被选为理事。

1988年,我走上了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岗位,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每个护士,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如小孩入托、家庭摩擦、搬家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其各尽其职,做到上下团结、齐心协力,发挥护士团队作用;另一方面,我虚心求教上一级医院护理部前辈,学习她们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积极参加省市护理学会举办的护士长管理学术班和知识更新班,增长了管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完善和落实了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行政查房等15种护理管理制度,使病房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经常深入科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不正之风、不规范管理敢说敢管。结合护理质量检查,经常口头考核年轻护士的日常知识,书面考核基础理论知识。开展“三基”训练、操作技术练兵、操作技术比赛,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在区卫生系统护理技术操作比赛中曾获得3个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医院争了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团结各科护士长和全体护士,同心同德,在“争取优、上等级,创文明”工作中作出了努力。

我趁赴日工作的机会,走访了东京大学附属病院、日本红十字会病院、日本护理协会等,所见所闻令我印象颇深,为回国后继续从事管理老年护理提供了宝贵参考。

我是在党和国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护士,在自己热爱的护理岗位上工作了35年,所做的都是一些本职工作,也是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但党和人民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我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先进工作者、杭州市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护士,并当选为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我深深懂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没有陶醉,更不敢骄傲,我感到的是激励。我只是成千上万个辛勤耕耘在护理这块希望田野上的姐妹中的一员,我们既然选择护理为生平志愿和职业,就让我们牢记“护士必须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的座右铭,把爱和奉献洒向人间,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