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木刻选》前言
□赵延年
1956年,为纪念
《离家》是表现
1957年秋,全国开展“反右”斗争。眼见身边一些同事被划成“右派”,真是震惊。后来听说绍兴的小余也被划人此列,想到他还那么年轻,令我叹息不已。再以后就失去了音讯……
今年初,
回想小余短暂的一生,多么不易。他虽然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规范的专业基础训练,可凭借着聪慧与勤奋钻研,他已具有相当的造型能力,掌握了木刻技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专业语言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心中的感受。
画集中有5张创作于1957年7月一9月的速写。这些曾发表在《浙江日报》与《大众电影》上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歌颂生活、赞美劳动的激情;在对画面结构关系、虚实关系、线条的运用以及黑白处理上,都显示出他已经具有相当的艺术表现力。
还有一批表现20世纪50年代在新形势下人们努力奋进的作品,充分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真实的面貌,如《课后》、《爱科学》、《远方来信》、《农忙间隙》、《村口》、《竞赛》、《收购废钢铁》、《试犁》、《自学小组》、《学工》、《辩论》、《我们组里又增加了一份新力量》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极平凡的景象,只有时时处处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人,才会通过普通的表象发掘出使人感动的点点滴滴,勾勒出生动的画面。
1962年小余“摘帽”后,调到绍兴电影院从事电影的美术宣传工作。他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执着于心爱的绘画艺术,尤其是木刻艺术。他钟情于故乡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经过深入地收集素材、细致地观察提炼、认真地构思构图,完成了22幅油印套色木刻——《绍兴风景木刻组画》。在这套作品中,我喜欢其中的《大禹陵》、《古纤道》、《柯岩云骨》、《东湖》、《大善塔》、《秋瑾纪念碑》、《古东陶坊》。这些作品在画面的意境、构图的处理、色彩的配置和掌握木刻艺术“放刀直干”的技法运用方面,均取得较为完整的艺术效果,显示出画家所具备的基础功底较为扎实。特别是他通过对于油印套色的配置与处理,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绍兴山河,从中可以看出小余是何等地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只可惜啊,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佳作。
我今年已经83岁。时值改革开放、万象更新的今天,回顾50年前
在结
这本画集意义非常——因为这是小余毕生心血的凝结,是足以告慰他在天之灵得以安息的祭祀。
余俊,我们永远怀念你。
2006年4月于杭州东新园
(赵延年男,1924年生,浙江湖州人,版画家、美术教育家,1938年进入上海美专学习,1939年即与同学共组“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开始60多年的木刻生涯。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省版画家协会名誉会长。赵延年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教育工作,创作了一批优秀木刻作品,代表作有《鲁迅像》、《阿Q正传》插图等200余幅,为国内外10余所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绍兴简易师范学校学生的木刻画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