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谦
一
辞虎迎兔,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节目叫《同桌的你》,印象最深的是“此处省略XX字”般的噱头。
但过去的真的能省略吗?
有那么一段生活,在很长时间里你或许不曾细细地去品味;有那么一群人,因为时空相隔,你也不曾频频与之谋面。但是,在你的心中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是为那段生活和那群人留着的,也许是一个词,一个敏感的词,也许是一篇文,一篇熟悉的文,撩拨起了你的思绪,触发动了你的神经细胞,你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这片空间,与这群人相遇,和他们打招呼,和他们朗声而笑。你会发现,他们的容貌在这片地带永不显老,个性脾气依旧鲜活可爱。交谈中,那段生活犹如重映的老电影又在眼前闪现,并未因遭岁月的风蚀而支离破碎。
屈指算来,至今年7月,从师范母校毕业就将整整三十年了。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年和三十年呢。接到柏勋同学的通知,说今年“五一”,我们七八中文班同学将聚会上虞。作为从上虞出去而又回到上虞教书的,先说一声:“上虞欢迎您!”
自1978年8月25日始,我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又裹挟着青春的热情,在宋六陵度过了三年人生中单纯而美好、紧张而快乐的生活的。1981年的夏天,我们结束了学习,提着简单的行囊,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各奔东西。同学身份永远不可改变,值得一生去联系,一辈子来追忆。让我们暂时抛开繁忙的事务,卸下繁多的应酬,找回渐行渐远的青春。离毕业已过去了三十年,但回首往事,我们似乎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说,好多好多的精彩故事要讲。
在此,我不想把那份经历用另外的叙述方式来还原,因为我知道,生活本身比文字更精彩。但我们在解读它时有可能已脱离了那个文本,是我们复制了另一个文本。我们要保留的是哪一个文本呢?
现先摘录1980年的部分日记,以飨也一起度过这段时光的同学吧。
一九八○年九月一日 晴
从今而后,我将把我的思想真实地记录下来,也许到将来的有一天会发现生活对于我这个刚满十八岁的青年在这个时代中(确实)留下了什么烙印。或许那时会惊讶,使别人难以置信于短暂人生的思想,但这是实在的,我们也确实是“迷惘的一代”。(此处省略57个字)尽管我生在红旗下,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但动乱的时代自会锻炼人的思想,在动乱中我觉得自己是个早熟的人,思想中掺进了本来现在还不应该有的东西,这本非自己故作姿态,自寻烦恼。寻其原因,一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化,自己年龄的增长;二是因为两年的大学生活,知识的增多,看事物或许比以前全面些了,会思索些问题了。
自己的生活经历不算太长,甚至还很短暂。但特别是近二年来,成人后,所见,所闻,都打破了我脑子里固有的那些“美好的东西”,生活变得和我原先的认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它露出了真面目!揭开那层色彩鲜艳,耀人耳目的璀璨的面纱,生活的黑幕就突然降落在我的眼前,不知前边如何?每想起这些都忍不住要唱“唉”调了。唉,明天再说吧。
第一、二节,“中学教材教法”这门新课由
第三、四节,新来的
一九八○年九月四日 晴
暑假很快地过去了,等待我的还有漫长的一年学校生活,眼下我度日如年地打发着日子,这生活在我看来是难熬的,虽说风平浪静,可又有谁知道我此刻心里想的究竟是什么,所希望和所悲观的。这几期的《中国青年》在讨论人生的意义,这正是目前青年所最关心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年纪越轻思想就越复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混乱、精神空虚,我何尝不是这样呢?
今天,
如果到了一九九○年,我将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我该重新设计自己,确定奋斗目标,假如那“悬梁刺股”般学习能够减轻心里的焦虑,驱走那无尽的烦闷,能够换取应得的小小的幸福,那就让我试试吧!
一九八○年九月五日 阴
清晨,参加锄草劳动。
普通话语音补习班今天开始,我试着在平时也多用普通话,这样坚持到实习,可能会有所提高,这对于将来毕业分配情况的好坏,说来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愿如此。
晚上看电影《血与火的洗礼》,差劲了。
一九八○年九月六日 雨
听了
一九八○年九月十日 晴
今天接到家信,阅后感到很气愤。弟弟的高考有这么难,招办名单有了竟还会出这种事,谁会料到!不知是何原因,作为招生工作人员,对考生竟如此不负责任!(此处省略37字)晚上到戴校长家,说了此事。恰好地区招办主任要到省里开会,戴校长说让他去说说。唉,也许还有点希望。
信中说,爸七日去杭州,八日到省招办查访,录取名额是25日到地区招办的,为何农大校方说是二十日退回省招办的,真是笑话。名额被人调走了,只要不是因为弟弟的身体或分数不合他们学校的要求,这官司是可以打的,必要时可以上告。这种做法实在恶劣,也是十分痛心的事。
今天下午还到
二
1980年7月,我才满十八岁。翻检、摘录那时的一些记录,显现生活的一些碎片,不是为曝光生活的精彩,只是显示生活和思想的本真罢了。从连续所记的情况看,距毕业还有一年时间的生活还是很充实的。
那时学校还要求我们这一届要写毕业论文。到9月14日,毕业论文的范围已经初步确定,但后来我还是改了题,不过仍然是自己喜爱的古代文学方面的。
当
业余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影,再就是学校自己的演出了。如1980年9—10月间就可看7部电影(我曾记下了8个月所放过的电影名)。
9月17日,茶场看《卷席筒》。9月19日,八0级新生入学。9月24日下午,中文科举行“迎新会”,晚上冒雨在校园看电影。9月25日下午到
这一年,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见习、实习活动,也明显多了起来。
11月11日,弟弟到校,忙碌了一个下午,替他办好了手续。在沈建乐、许绍勇同学的帮助下,领来了课桌椅、铁床等,又叫来了木匠帮助,总算在511寝室安了身。11月12日,早晨早操集合了几分钟,
同学间的往来、交流,还是很频繁的。
12月16日,
生活是平平淡淡的,甚至可以说比较缺少诗意。但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学校生活。“我怀念那时的阳光甚至乌云,因为阳光至少没有丝毫的功利色彩。乌云也是;同时它孕育着霜雪雨露。”先锋派作家马原格外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如是说。现在看来,那还是一个有文学的时代,只是生活还没有如现在这般丰富而已。
后来工作了,我也有过回想。我曾写下如此文字:“我不知道在哪里失落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不知道在这里又该播下什么收获什么|我不知道崎岖小道磨练了青春磨掉了棱角|我不知道一湾浊水是否能荡去惰性荡去衰老|在这岁月,我本不该,本不该知道初次的印象能化为永久的记念|也不该知道,不该知道女性的笑靥藏着某种神秘难解的符号|世界的现实伸向阳光,塔在自豪与骄傲|又怪雨丝也经纬天地,连住俗尘的无为和喧嚣|我不跪倒|我不跪倒。”从教二十年后,我曾感慨:“身许杏坛二十载,白驹惊奔知命天。接风送雨酹日月,衔草捧心伴湖山。”
三
据说,犹太人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人的一生就像山头一样,最初的开始和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却各各不同。这段文字四年前我用来作为一篇题为《人生是什么?》文章的开头,一年前我将它编入了我编写的校本教材《象山夜话》。而今年6月,我在上海高考作文题中看到了它。
爱伦堡在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中以一句俄罗斯谚语“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作为开篇一章的题目。但是我们宁可沉重地生活,也不想轻飘飘地活得没有重量。存在的意义,是从生命的沉重与负疚之中生长出来的。
攒宫三年生活是我生活的一个起点。此前十年的学习我与“文革”相随,那也是安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的时代。宋六陵挺拔伟岸的松树则是我精神的一个高标,我在她们身上触摸到了历史的沧桑,也得到了不少现实追求的启迪。
田地的诗《我是○》这样说:“我是圆圈;我是点点。|我是空虚;我是饱满。|我是静止;我是发展。|我是衰败;我是华年。|我是可摸的平面;我是无底的深渊。|我可以有减无增;我可以有增无减。|我有时小得不可捉摸;我有时大的难以计算。|我是忧患;我是喜欢。|我能成为锁链;我能成为花环。|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
我们的人生过程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0”?过去的人生是0,因为已经结束;没有过去的人生也是0,因为刚刚开始。所有数字中,似乎无意义无价值的“0”,也许是最具潜信息的一个数,它的内涵几乎是不可穷尽的。在母校学习的三年有限时间已经过去,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母校给予的恩泽没有消失,我们依然承受着母校无穷的恩惠。
3月,接柏勋同学的电话前五分钟,儿子刚给我打了长途电话,汇报了上学期期末考试自己在系里的成绩排名,令人鼓舞!当年读师范的同学中,大概没有比我的孩子再小了的吧。去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而其青春正当我从师范母校毕业的年纪。人生是有阶段的,生活又在不断延续,希望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我还将工作十一年才可以退休,或将成为我们同学中在中学工作教龄最长的一位,当我也退休时,或许能与同学有更多的时间来喝喝茶,说说那些陈年往事了。
5月1日同学聚会,承蒙萧忠堃同学赠句,一周后凑成《偶成》一首:“暮近故园游,岫远入翠微。碧凝横塘去,水分渔浦归。王道降白马,谦光承春晖。吾赞风光好,师容无肃威。”以致记念。
(写于2011年4月,6月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