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如梦岁月

2017-05-19 4985

 

  来到攒宫宋六陵,跨进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院的大门,对我来说不啻是一个梦。

 

77年高考时政审还很严格,家庭关系较“复杂”的我,想着来年即便考上,政审也可能通不过,因而与因身体因素未能录取的同事相约,第二年不考了。可78年高考报名就要结束时,忽然发现其他同事包括相约不考了的那位,均报名了。于是反复斟酌:不参加高考,别人会说,这个人读书肯定不好;参加了不录取,大不了让人猜疑是不是有其他因素。权衡之下,匆匆报名。其时,我作为知青已被安排为民办教师。于是,只能忙里偷闲、起早落夜地背政治、地理、历史……。高考以后,我还想去参加高复班,以期来年再试。谁知父亲找出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让我看,那文章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事情。父亲十分现实,态度也已明确。正当我感到苦恼时,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哇,太高兴了!像做梦一样,原来命运之神这样眷顾于我。

 

记得19701月,当我读初中时,父亲被下放劳动,全家随行到了苏北农村。家里经济负担较重,作为家中的长女,父亲决定让我和母亲一起参加生产队劳动,好挣些工分。由于“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上对当时农村的一切满是新鲜感,便满怀“激情”地开始“修地球”。由于我很单纯,压根儿不知道偷懒,因而队领导让我兼任了记工员。到了71年初,看着原来的同学都在继续读书,我又萌生了继续读书的“梦想”。虽然一天10个工分也才几分钱,解决不了多大问题,但父亲还是希望我继续挣工分以补贴家用。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终于松口,让我自己联系学校。15岁的我,背着粪箕,一边捡粪,一边赶路,到学校和公社去要求入学。 71421,我终于如愿以偿,重新背上了书包。读了两年初中,恰逢“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升高中改推荐为考试了。因此,我有了读高中的机会。虽说高中毕业还没搞清“之乎者也”的意思,但毕竟有了“高中生”的招牌,不然,76年需要教师时,我是不可能当上民办教师的。没有这两年民办教师的边学边教,那也断然不会与攒宫宋六陵有缘了!

 

乘火车到皋埠,接着乘船到攒宫,再步行数公里到宋六陵,一路并不轻松;逼仄的校园,简陋的教室,低矮的宿舍,只能解决温饱的伙食,生活着实艰苦。但每每回忆起在宋六陵的三年,我都仿佛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之中。那时,承蒙老师、同学的信任,我一入学便担任了校团委委员、班级生活委员。由此也有了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有了难得服务同学的机会。我和同学同台演出,同场竞赛,那美好的岁月值得回忆和珍藏。我参演了话剧《牛郎之歌》《于无声处》,尤其是演《于无声处》曾经名噪一时,到绍兴军分区慰问演出时我还担任过节目主持人。说起竞赛,我们的百米短跑、4×100接力,始终在校运会上领先,尤其是和七八级物理女同学合作的4×100接力,几乎每次夺冠。而作为生活委员,一月一次生活补贴的发放、一日一次书信杂志的分送,虽然细小且繁杂,但我总是举轻若重,始终把它当作大事,“民以食为天”“家书抵万金”岂能不是大事?对于那些份内份外事,我都是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偶尔为同学送送病号饭,为同学缝缝洗洗,从中感受助人的乐趣……三年中,我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收获了知识;在组织的悉心培养下,收获了进步;在同学的热情帮助下,收获了友情……这一切,都为我今后的工作,为我的人生之路定下了方位、奠定了基础。诚如敏尔同学在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时所言,三年管了我们三十年。

 

离开攒宫宋六陵校园虽说已有三十五年了,但那段难忘的青春时光常使人魂牵梦萦。在上虞,我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县级领导干部。我从事过宣传、纪检、政协工作,分管过意识形态和农业农村工作,一路走来,始终秉承老师的教导、不忘组织的嘱托和同学们的期望,努力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公公正正对人。虽然我个人从未有过名声宣赫的“先进”“优秀”之类荣誉,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的工作却创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同时,组织上也给了我较高的政治待遇,——我当了两届浙江省党代表、六届绍兴市党代表。回顾如梦人生,更觉得宋六陵师专三年的养成,使我终生受用,那如梦岁月充实了我人生的底气。

 

今年5月份,我到龄退休,工作生涯就此结束。但我觉得今后还有更多更美的“梦”在等着我。我已经回归家庭,今后的大多数时间会在墨尔本含饴弄孙。我要有“人生六十才开始”的自信,弘扬宋六陵校园精神,保持绍师专学子本色,为祖国、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继续说梦、筑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