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17岁那年,我独立背着背包来到绍兴师专,来到宋六陵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此这三年的青春岁月成了我生命中最魂牵梦绕的一段记忆。
我自小喜欢读书,不会干农活,于是,考大学成了唯一的出路。由于偏科严重,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当时的我决定报考绍兴师专,并没有像今天的家庭般慎重,反复斟酌,多方征求意见。说来也好笑,仅仅是为了给贫寒的家庭省点路费,原本可以上浙师大的我填了绍兴师专。父亲说,绍兴离家(新昌)近点,而且他有开货车的朋友可以搭便车,方便搭顺风车,这样一来一回可以为家里省不少钱。这个在今天看来很是草率的决定,我却从未后悔过。因为在宋六陵,我度过了对我影响深远的三年。这片土地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各行各业人才。
经过10年浩劫,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所以同学间年龄差距很大,最大的35岁,最小的16岁,师生同读师专。最大的同学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我们的关系也就亦师亦友,格外亲密。记得有一次,我和朱志良同学在教室后面缝被子。那时的被子洗晒后是要自己动手缝好的,不像今天的被套这么方便。第一次出远门的我,从未干过这事。朱志良也是。两个大男生就这么手忙脚乱地在棉被上乱缝一气,可是折腾得满头大汗也还是弄不平整,气得我们两个人直跺脚。这时,班里的大姐看到了我们囧样,过来就把我们赶走了。她挥着手说,两个小毛孩一边去,让我来出手吧,哈哈。没几下,她就把被子搞定了。我们只有不好意思地在边上挠头皮。当时的傻样,今天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而同学间的这份情谊,更是历久弥新。
同学间的友谊弥足珍贵,同学间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更是催人奋进。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的感召下,我们每一个都在努力努力再努力,恨不得把已经逝去的时光都追回来,巴不得把现在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那种迫切的心情,是今天的孩子们无法理解的。每次上课前,我们都会认真预习,甚至于把后面几课的作业也早早完成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同学间相互讨论,再不行就去老师那里请教。“书”是当时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由于条件艰苦,我们的参考书、教辅书少得可怜。但凡有一本好书,我们都视若珍宝。到处买书,也是我们唯一的嗜好。我记得,当时姐姐去外地出差,发现了《化学分析》一书。这书是一套,上下两册,但书店里却只有下册,没有上册。情急之下,我拜托姐姐把下册也买了回来。对书、对知识的饥渴,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这种你追我赶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运动会上。凭着这种精神,我们班几乎年年拿冠军,比体育专业的班级都强悍。尤其是4*
说起宋六陵的生活条件,那是今天的孩子更无法想象的。寝室面积
单调、艰苦的学习生活造就我们勤奋、肯吃苦的品质。这种品质让我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良多。毕业后,我分配到新昌城关中心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1993年我决定下海从商,经过多年奋斗,创办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事业上算是小有成就。
一路走来,宋六陵读书时期敢拼敢干敢吃苦的精神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虽然不当教师已经多年,但我依然喜欢被称为“陈老师”。因为我是从绍兴师专毕业的,宋六陵精神主要体现还是在“师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