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攒宫琐忆

2017-06-08 7015

 

从攒宫小码头上岸,在乡间小路上走大约二、三里路,就可以走上从绍兴市区到“上旺大队”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崎岖弯曲,所幸学校大门附近的一段路还是比较平坦开阔的。学校在路的北边,并排的还有当时颇具规模的“东方红茶场”。整整三十六年了,睡梦中我常常在走这条路,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做老师,我总觉得那一年的学习生活才是最享受的。

 

校园的一天充实而美好。

 

晨曦微露时,我们几个女生就悄悄起了床,宿舍区旁边是学校操场,天晴的日子我们在泥土跑道上跑步、做操,看校队运动员训练;下雨天我们就在操场北侧的松树林里走走,说实话很少背英语单词或背诵其他知识内容,只是记忆中我们没有睡过懒觉。

 

学习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主业,上下午的课程排得满满的,记得当时我们中文科开设的课程与杭大中文系开设的课程大致一致(与我高中同届的同学有考上杭大中文系的,我们经常交流),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简陋,但对我们学中文而言影响相对小一些。

 

我们的教室也与中学时没有什么两样,45个学生分4个行政小组,12个女生就自然坐到前排了,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我写字很慢但记性还好,每次的笔记总是被我在课后补得较齐全,因此也居然多次出借给比自己更认真的同学。

 

晚自习仍然在教室,静悄悄地看书做作业,下课时会有激烈的争论,但铃声一响便又恢复平静。从教室回寝室我们常常选择走穿过古松林的小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隙,把路面照得斑斑驳驳,结伴而行时我们可以放肆说笑、高谈阔论;独自行走会有对黑暗深处的戒备,步履也骤然加快了。

 

寝室是我们的安乐窝。6位同学组成一个小家庭,然而两个小家庭之间并不分彼此,记得那时我从家带回了一搪瓷杯霉干菜,蒸得很实很满,就放在床前的一张课桌上,同学们吃掉一些就把干菜透透松,看上去还是满的,等到实在太浅了就一一来向我“坦白”,我自然是不会计较的,能够与同学分享家乡的土特产,是当时我们所有人的荣耀。

 

老师真好。

 

班主 任王德林 老师让我们敬畏,他与隔壁班的班主 任陈云海 老师共同担任文学概论课程,课程很难,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无论是学科还是班级管理,记得那年他用写小纸片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期许:“请继续保持勤勉努力,为明日教坛增光添彩”我一直铭记于心。

 

教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 宋文风 老师70多岁了,像我们的爷爷,他是个北京人,普通话讲得特别好听,但他居然说我们绍兴方言最古老,保留了“古八音”中的入声调,“伢”“詉”以及绍兴话中拉屎的方言中第一个音最典型,鼓励我们搜集方言做学问,可惜我们太不要好,庆幸的是我们的一位学长(78中文),后来留校的 吴子慧 老师好像做过这方面的学问。

 

教古代文学的 李秀实 老师,知识渊博,他上课时只带一本小的“日记本”,讲课时很少去看,但是黑板上却是一黑板一黑板条理清晰的讲义方便我们记录。

 

顾琅川 老师教我们现代文学,记得第一次测试我得了82.5的分数,在宿舍右侧的洗衣台洗衣时想得伤心了居然放声痛哭,被同学笑话并传到了老师耳中; 老师找我谈话,在肯定我听课做笔记认真的同时,向我指出了看作品太少不会具体分析的问题,我也因此悟出了自己包括其他学科在内“死读书”的不足,并在今后努力改正。

 

张德明 老师是我们的写作老师。自己因为是他弟弟的同学而倍感亲切,尽管自己的写作成绩始终没有超过75分,是自己在三年师专学习中最差的学习成绩,也是班级中写作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但整整一年,我不停的找 老师补课, 老师也从不放弃我们几个差生。“多读!多写!”写作课程比现代文学学习的进步困难多了,然而对自己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的影响来说,写作课的学习却是最有效的,“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 老师的教诲让我始终坚持着!

 

课余生活是丰富的。

 

我们会翻过校园山坡上矮矮的围墙去“征服”一个一个山峰,但毕竟是女生,胆量再大也常常被“会不会找不回去”所吓倒,沿着自己做着的记号在天黑前一定返回来。记得有一次我们沿着富盛方向的盘山公路走,同行的几个同学大都来自水乡,完全沉浸在大山的神秘和不断的精彩中,不知不觉居然走到了上旺大队(大概有十几里山路),被热情的村民告知还有一趟晚班车可以回校,急忙上了车,回程中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不时把我们惊出冷汗,这才发现我们差点就不能按时返校了。

 

学校大门向南有一条机耕路,走不多远有一个青龙山水库,面积不大水很深,我们常常坐在水库边天南海北地漫谈,有自己在家乡河边不同的情调,只可惜在第二学期初夏有一位学长因不熟悉水库水上温下凉的特性而溺水身亡,学校明令禁止,我们就再也没有去过。

 

露天电影是印象最深的,银幕挂在两棵松树间,松树林就在我们教室前面,早早就把自己的座椅搬出来占了好位置,好几只电影都是连台词也很熟悉了的,然而总也一次不肯拉下;有时候故意把椅子放到银幕的背面去,电影中人物的手势便都反了过来,又别有一番情趣,在背面看电影的人少,还可以边讲空话边看电影,享受的是露天电影的一种氛围。我们学校和隔壁茶场轮流放映,影片也是不重复的,同样在露天播放,而且从来不分你我,我们的校园也仿佛扩大了。

 

我们也文艺过:流行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在话剧《于无深处》的影响下,我们班级排练的话剧《屋外有热流》成就了一段三十多年的兄妹情。

 

三十六年后的一个黄昏,先生陪我回攒宫寻旧,看到了校园旧址上面目全非的景象,唯有苍松毅然挺立直指天穹,我没有遗憾,因为随着老之将至,眼前的事记不住,而过去的事却是越来越清晰。

 

怀念母校!师恩难忘!

 

 

19837  80中文二班  13285855003   83年以双优生的资格毕业分配府山中学一直任班主任、政教处主任、校长助理  2000年因两校合并至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任副校长   20141月调至绍兴市建功中学任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