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潮
陈月潮,男,1964年2月出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化学85届毕业生,浙江教育学院大学本科。现任绍兴县鲁迅中学副校长。曾获绍兴市十佳师德标兵、浙江省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每次回老家,到了叹赞岭,总会忍不住隔岭遥望,尽管望见的只是暮色里的一片绵延的茶园和茂密的蓬蒿,但是心中却总能升腾起激情。年轻时求学的母校——绍兴师专(现绍兴文理学院前身),就坐落在那个美丽的村落——攒宫宋六陵。母校与我老家相距只有3公里,仅隔着叹赞岭,从老家出发向东沿着公路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是“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后在绍兴建立的第一所高校。当时我正在读初中一年级,心中早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考上浙师院绍兴分校。心里思量着: 在自己家门口上大学该多好啊!不但可以圆自己上大学、做一名人民教师的美梦,还可以减轻父母亲经济上的压力,平常还可回家帮父母干一些农活来尽儿子的孝心。从那时起,就对攒宫充满着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千方百计地做着努力。1978年,我还在读初二,我就向别人借来了1977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一张一张地做,平常的学习也更加用心,常早起晚睡、挑灯夜战。这一年刚好是绍兴二中(今稽山中学前身)面向全县招收一个农村班,当时我们全校初二年级有3个班、共150名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校仅我一人考取了这个农村班。当时的我为能进一步靠近到攒宫读大学的梦想而充满喜悦,两年以后即1980年的7月,我满怀信心参加了第一次高考,哪成想在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特殊年代里,我没有考上。但我没有退却,攒宫在向我招手,我必须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明年考不上,后年再来……尽管当时我家较穷,无力再供我读高复班,但是父母亲了解我的苦恼,硬是厚着老脸向邻居东借西凑,凑足了30元钱的学费,让我去读高复班。记得高复的学校离我老家有40里路程,乘船单趟只要2角钱的船费,为了节省钱,我每周都是步行回家。肩上常挑着一副担,担上挂着两只用陶瓷做的罐子,一只盛干菜,另一只盛咸菜之类,有时干菜、咸菜吃完了,就到食堂花3分钱买一根油条和1分钱的酱油,那可算早、中饭难得的佳肴。艰苦节俭的生活并没有让我有丝毫的退缩,雪上加霜的是长期的营养缺乏和身体疲劳,在离高考还有5个月左右的紧要关头(即1981年春节过后),我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特别是到了半夜,听得校园外田间上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同寝室同学的呼噜声如雷鸣般彻夜不歇、此起彼伏,心里烦躁得无法入睡。眼见着高考的日子一步一步逼近,我内心痛苦难言、欲罢不能,甚至起了退学回家的念头,但是风景秀丽的攒宫是我割舍不下的美梦,向往的大学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这一年我以3分之差仍旧名落孙山,但我依然看到了希望。第三次高考,我终于圆了梦,考上了母校的化学专业。经过这样的曲折,这份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怎不令人心情激动?它向我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全家人为我高兴,全村人向我道喜。就这样,喜滋滋的我在母亲的护送下挑着行李、翻过叹赞岭,于1982年9月20日来到了相盼6年的母校报到。
弹指一挥间,离开母校已近25个年头了,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18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现在已是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了,回想起25年前的攒宫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许多美好的印记总能让我心潮起伏、啁哳品味。
印记之一: 亦师亦友、风采折人的师长
生平遇到这些好老师,真是我一生的福气!
印记之二: 攒宫求学是最美好的人生岁月
许多人都认为童年和少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可对于我来说,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就是大学的生活。我出生在1964年,整个童年和部分少年时期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个动乱年代中度过的,当时我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我的大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他们整天被游街、示众、批斗。大学的三年,在攒宫的青山净水间,我体验着求学生活的纯净美好。精神上的充实愉悦今生难求: 早间约几个同学一起跑步,沿公路跑到2公里外的富盛,回来后洗个澡,上午四节课神清气爽;傍晚同几个好友一起漫步在茶园小道,享受着田园风光,其间常能听得200棵参天古松的阵阵松涛,如逢毛毛细雨天气,撑着伞也有别样的滋味;晚间有时在宿舍中跟我们班里的书法大师沈伟、石菊汀等学书法,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每周两个晚上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露天电影(一场由学校放映,还有一场由隔壁茶场放映),周六、周日回家帮父母干农活,还常常能从不多的生活费中积存的一些钱,到学校食堂买一些油条、面包、馒头之类的食物带回给奶奶、父母和侄女们作为礼物;当时,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讲座、培训、比赛之类的活动,如请北京大学教授来讲最新科技的成就,副校长
至今想来,师专求学的攒宫,真是我此生的世外桃源了!
印记之三: 团结互助、真挚厚重的友谊
当时我们82级化学共由40名学生组成,其中女生只有5名。我们的班级在学校举行的每届运动会上总能勇争第一,我们班的女生虽然只有5名,但她们个个都是巾帼英雄,特别是
那份厚重的同学情谊,真是我人生中最难割舍的珍宝。
限于篇幅,不能作更多的回忆,但我深知攒宫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时刻激励我勇往直前的地方。在25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肯定: 我现在鲁迅中学担任副校长,先后获得“第三届绍兴县十大杰出青年”、“绍兴市十佳师德标兵”、“浙江省师德楷模”称号……
然而与我的校友们相比,相差实在很远。我一直清晰地记得为梦想而拼搏奋斗的自己,也一直清晰地记得在攒宫幸福求学的自己。我知道即使人到中年,还应继续努力,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