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两年很短,很长 俞国娟

2010-04-02 5835
俞国娟,女,1971年出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历史91届毕业生,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现任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9月初的一天,宋培基老师给我电话,约我写一篇回忆校园生活的随笔,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因为虽然毕业离开母校己近20年,但心从来没离开过。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像承欢膝下的稚子,一直得到母校的眷顾与恩泽。

红色的记忆

1989年,我从绍兴一中毕业,绍兴师范专科学校提前招生。我们家是属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乡下人,条件比较差,爸妈毕生的心血都在我和妹妹身上。我自主选报了绍兴师专,原因是我志愿当教师,觉得在北师大、华师大读与在绍兴师专读一样,出来都可以当教师;还有没明说的是怕父母伤心,只想减轻家庭负担。提前招生不参加高考,但必须面试入学。面试前,父亲出差到上海,奢侈了一回,花钱给我买了件薄型羊毛衫,这是我第一件毛衫,清晰记得牌子叫“锦墩牌”,大红色,他说红色代表好运。那天,我穿着大红毛衫,由父亲陪着穿过府学弄,走过和畅堂,到师专老食堂去面试。面试考些什么现在记不得了,但陈祖楠校长后来跟我讲,我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他记得,并留下很深印象: 面试时,按惯例考生都坐着回答,我却向我的考官说:“我能不能站着回答?”18岁还是个孩子,没有那么多心眼,完全无意识的一句话和一个举动,校长却认可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养成教育,校长是很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红色伴我走入绍兴师专大门,那是我人生的重要时刻。

亦师亦友是恩师

竺洪亮老师是我们89级历史系的班主任,第一天与同学见面,他很腼腆,还红了脸。对他,我们有很多好奇,经多方打听,听说他都是孩子他爸了,都觉得奇怪。老师管我们很严,有许多同学原指望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自在一点,实际上学校小班上课,课程又紧又密,天蒙蒙亮还要做早操,老师还特别跟学生“打成一片”,我们被彻头彻尾管起来了。现在想想,当初多亏管得紧,在校一共两年,不争分夺秒学习的话,出来教书与人家本科读了四年的毕业生竞争,起跑线上就输了。

我属于比较听话的学生,循规蹈矩。师专两年于我来讲很重要,改变了我许多。我有了爱好。当时,团委何国永老师在编师专校报,我经常投个小稿。编辑的笔太神奇,一篇平常的文章经他们的手之后,就赏心悦目起来,当钢笔字变成铅字时,我对自己说,要好好写。后来有一次,中文系的沈贻炜老师推荐我们几个文学爱好者去参加大学生诗歌比赛。在一个雨天,多愁善感的我冲动地写了一篇小诗《有一天》居然获了奖,入选全国大学生诗选。作为奖励,老师说带我们去拜见来绍的叶文玲老师。老师文笔细腻、极有文采,我非常仰慕,去之前我把她想象成是个非常美丽纤细的江南女子。到达宾馆,老师已在房间等我们,她很随和,坐在床头,边打毛衣边跟我们聊天,亲切得像个邻家大嫂。我有点失望,但很快就释然了,平凡的人也可以写出不平凡的文字来,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十八九岁的我,胖墩墩地剪一个游泳头,穿着灰灰的夹克衫,像只丑小鸭,挺自卑的,回来以后鼓励自己,荒芜的心灵其实可以用美好的文字去填满。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悟到一些东西,而自己对文字的热爱伴随至今,给了我很多人生好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这些年陆续跑过一些地方,觉得对一个地方难忘也好,思念也好,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师专两年,太难忘的是我的老师。白发苍苍但非常顶真的古籍老师,我叫他“老老师”,他给了我古籍考试的最高分,这种认可告诫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学问要认真;年轻美丽的俞婉君老师,像大姐一样经常跟我谈心,她没教过我的课,但我去她寝室的次数非常多,还经常在她那里蹭饭吃,一些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碰到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我问的,她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嘉恩老师、孟文镛老师、林文彪老师、吴庆生老师……我闭上眼睛,这些老师的笑貌都在我眼前,20年又算什么呢?

风则江畔的靓影

毕业近20年,因工作关系经常需向外地客人介绍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环城河修起来后,“夜游环城河”成了一个保留参观活动。每当船儿经过我们的母校,我总是自豪地介绍它的悠久历史、良好校风以及这些年长足的发展。2008版的《绍兴概览》我还特别把风则江畔的新校区图片放了进去。说句实话,作为一名学子,今天我仍以母校为荣。

学校的新与旧,到底哪个更好?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割舍“旧”,土黄色的教学楼曾经留下我们求知的身影;8人一间的学生宿舍,演绎多少青涩故事与纯真友情;学生食堂边小卖部新烤面包的香气还隐约弥漫;简易篮球架下,精力充沛的男生你抢我夺挥汗如雨……岁月更替间,校园越长越大、越变越新,新与旧的对话和凝望没有停止。很感谢母校留住了带有我们记忆的建筑,留住了“旧”的光芒,展现了“新”的活力。对这所学校出来的我们来说,期待母校有更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会脚踏实地做事为人,不愧对镌刻在校门口两块大石上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两年师范生活是人生中很短的一个阶段,于我而言,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在那个时候,很多教育的理念、做人的道理、个性的锻造就在那两年,所以两年的影响很长、很长……

怀念母校!师恩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