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我的大学,我的人生 马立

2010-04-03 6320
马立,女,19645月出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政史86届毕业生,浙江教育学院本科,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现任绍兴一中分校副校长、副书记。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

我喜欢绍兴师专的校园,正是这个校园,培养了我认真、好学、进取的良好品格,成为我以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那时全班几十个人,放眼过去,找不出一个不爱学习的同学。早上有早自修,晚上有晚自修,碰上在大教室上课,大家还要争先恐后地去抢好位置,都希望能坐在第一排,以便很好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内容。有些从未红过脸的同学却因为占位置而争个面红耳赤,这是当时一个有趣的景象。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课后大家聚在一起对笔记,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有遗漏,以便查漏补缺。傍晚有时候在校园里散步,讨论的也都是学习话题。

时的老师上课都很有水平,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马兆掌、陶侃、宋培基、吴庆生这些授课老师。像马兆掌老师,当时大家都特别怕他,他崇尚的是启发性教育,常常课只上到一半就提问。上课时回答不出问题是相当丢人的事,因此上马兆掌老师的课大家听得特别认真,怕万一不注意听而回答不出问题,那就太丢面子了。还有陶侃老师,他上课基本不看课本,特别幽默风趣,在学生眼中这样的老师特别“帅”,我们总感叹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

虽然当时校园里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但学校的文娱活动十分丰富多彩,大家都参与其中。学校经常组织大合唱比赛,排演小品,周末还有集体舞会。我当时是专门给大家操作录音机,我们的大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学校十分注重社会实践,会主动找工厂企业、社区开办讲座,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现在身为教师,我总觉得如今的学生似乎没有以前的“听话”。以前我们真是太没“个性”了,学校的相关规定一是一、二是二,我们都严格遵守,基本没人违反。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绍兴文理学院附中教思政课兼任学校的团委书记,还担任了班主任职务。一次我到学生家里做家访,家长对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黄毛丫头”很不以为然,认为我还是个孩子,怎么能教好他的小孩,再一问还是教思想政治这些副课的。这位学生家长不留情面地直言,要给小孩子换个班主任,一定要是教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的。那次经历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回来的路上,我边骑自行车边哭起了鼻子。但生性要强的我也暗暗地下了个决心: 你们觉得我当不好班主任,我就偏要当个好班主任,到时候你们就等着挤破头想进我的班吧。

我说到做到,此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个班级上。第二年,我所带的班就成为校级先进班级,第三年成为市级先进班级。我在学校里渐渐地有了些名气,之后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把全校最难管的班交给我管。有付出总有回报,一些看起来“糟糕”的班级到我手上总会有较大的转变。同事们向我取经,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自认为只要做到了三点就能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其次是管理的艺术和方法,第三才是良好的知识水平。我把这三点概括成四个字: 投、机、取、巧。“投”,就是要投入,要深深热受这份教育事业;“机”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改正;“取”是要做到言传身教,学生能从你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巧”就是教育的智慧,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你、敬佩你。

我经常跟一些年轻老师谈心,也经常告诫自己,做人要“长、宽、高”,所谓“长”就是要有长远目标;“宽”就是知识面宽,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高”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必须要有奉献精神。“校长应该是站在队伍的前面,身体力行地倡导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而不应是站在队伍后面,举着鞭子监督教职工的工头。”一直以来,我始终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双休日、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学校工作,不计报酬;生病了,仍带病坚持工作;教学上亲临初三前线,最难啃的骨头自己来啃;评优评先进时,我主动回避退让,千方百计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校长的无私和奉献不在于追求自身的伟大,而在于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师伟大。许多教职工都问我: 马校长你为什么有这么旺盛的精力?我说是心中那面旗帜始终激励着我。要用自己的行为在教职工心头播种下敬业爱岗的种子,这样才能凝聚所有的力量,实现学校的高速发展。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若要员工心里有企业,你的心里就必须时时刻刻惦着员工。”平等融洽的情感是校长与教职工之间的黏合剂,而形成这样的情感则需要更多真挚的关怀与帮助。工作中,我时常与教职工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例如小孩入学、老人生病需要照顾等;关心青年教师的人生大事,他们结婚生子之时,总能亲自送上祝福;为教职工组织过集体生日,以浓浓的人情感动人……这些细枝末节总是会让人感到集体的温暖,并愿意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