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笔会

校友笔会

为教育再做点贡献

2013-01-12 3875

陈祖楠

去年中文七七级的同学也开过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第一天下午是座谈,从三点半谈起,大家争相发言,一直谈到七点半,饭也不要吃了。学刚也参加了,他说这个同学会格调高,建议把这些发言整理一下,《校友会》出个专集。专集出来了,反映不错,我还送了一本给我南大的老同学,浙江大学的骆寒超教授。一次餐叙他认识了这个班级的王加兴、张丽萍、斯培光,还有中师73届的张孝琳。是为了加深认识吧,他回去看了《校友会》专辑上这几位同学的文章。完了还特地打来电话,说是在餐叙时,在文章中他深深地感到同学与老师多亲切,同学对老师是多敬重。还说到张丽萍,“你那位任省妇联副主席的学生文章写得很好,这人很有才气,有点灵气”。又是才气,又是灵气,评价这么高。《校友会》专辑刚拿到时,我翻了一遍,也没太注意张丽萍的文章,我的老同学作出了这么高评价,我又去看了一遍。不错,确实不错。

  张丽萍文章的题目是《七七中文,为你骄傲》,是一篇谈教育的短文勾起了她对绍兴师专的学习生活的怀念。

  那文章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教育的三次对话。1870年,有位英国著名的传教士叫西提摩太的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七年后,向李鸿章建议中国须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现代教育。其代价是清朝每年要在教育上投入100万两白银,需用20年的时间方能见到改革的成效。李鸿章的回答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也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1898年近代改革家王照对康有为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天改变,才能实行一切新政。”康有为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第三次对话发生在严复与孙中山之间。1905年,两人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中国的根本问题在教育,革命非当务之急。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文章最后写道,“一百多年前,就有先贤一再建议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可是,直到今天,中国的教育还是倍受诟病,这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是的,谁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可又有多少人愿意耐心去经营、花大力气去探索和实践呢?

接着张丽萍作了肯定、有力的回答:有。

  我们的母校——至少是宋六陵时期的母校,我们的老师——至少是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我的 同学——特别是今天依然坚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同学,努力着。

啊,她在为以培养教师为宗旨的母校——绍兴师专而骄傲,在为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的老师们而骄傲,在为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的同学特别是今天依然坚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同学而骄傲!在座诸位,师专毕业后都从事过教育工作,后来有的因工作需要调离了教育岗位,有的还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但我知道宋六陵三年浓浓教育氛围的熏陶,无论他们调离到哪里都在继续为教育呐喊呼号,时刻关注着教育,有机会就为她出力。而今天依然从事着这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同学,更令人肃然起敬。可以看得出,张丽萍这段话是说得很诚挚,很动情的。

  教育太重要了。这些年我在给中小学老师作师德讲座时希望大家热爱教育。我说,我自己认为我可以说是热爱教育的。我认为:各行各业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工作;在各类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师范教育。这话文件上是没有的,伟人的语录中也是找不到的。但你说它不对吧,也不大好说。我这样说,我是感到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师范教育的神圣,在这两句话里倾注了我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深深的爱。

  我相信教育的力量。改造这社会,转变社会的风气得靠教育。二十多年前,我给全校同学进行养成教育补课,我不厌其烦地一个班一个班讲过来。每次补课我常常以这样一段话结束我的讲话,也是向大家交代我对师范生进行养成教育补课的良苦用心。我说,“1982年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作报告时说,要用五年时间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但社会风气还是没有根本好转。我认为社会风气的好转,领导号召固然重要,但根本的要靠教育。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讲养成教育,是希望大家听了以后都能识礼仪,懂规矩,讲文明,有教养,你们出去以后一人教两个班,就能影响一百个人,学校一年毕业一千人,一年就能影响十万,第二年是二十万,第三年就有三十万……这样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也就指日可待。”每次讲到这里同学们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同学们对我的教育理想的认同。1997年全省第一次评功勋教师,我被推荐为候选人,学刚负责整理我的材料。当我说完上面这段话时,学刚笑着问我,“老师,你想改造社会!”我当时一愣:我没有这样确切的想过,但转而一想,又很严肃地说,“是的,我是想改造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想改造社会,谁来改造社会呢?”是的,教育能改造社会,我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补课,不就是要通过教师,通过教育去影响社会,去转变社会的风气吗?

  教育能改造社会,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还有一件事是很让我欣慰的。1989年我回到学校,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常常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迎新会呀,联欢会呀。这些活动常常要表演文艺节目,最多的是唱歌。但好些同学五音不全,唱不准;有的同学嗓音很好,但唱着唱着跑调了。问问同学,他们说中学里没有音老师,他们没有上过音乐课。后来我去做过一个调查,全市只有8个音乐教师,本科毕业的还只有一个,这几个音乐教师又都在师范学校,中学里真的没有音乐教师。在计划经济年代,教师是统一分配的。像音乐美术这些边缘学科,毕业生都是哪里来那里去。绍兴的学生音乐基础差,考不上音乐学院,也就没有音乐教师能分配到绍兴来;而没有音乐教师分配到绍兴来,绍兴学生的音乐水平也就愈差。这不成了恶性循环了吗?必须打破这恶性循环!只有打破这恶性循环,绍兴青年的音乐水平才能提高。而打破这恶性循环的责任,我认为是义不容辞地落在绍兴师专的身上。可是当时绍兴师专没有条件办音乐专业,没有资格招生。学校只有两名音乐教师,一老一小,老的即将退休,小的刚分配来。至于音乐器材,只有一台不知什么朝代的破钢琴,根本不能弹的。这样的条件怎么可以招生,怎么能培养音乐教师呢?受一定要改变绍兴市艺术教育落后状况、一定要让绍兴的青年人人人都能唱歌的强烈愿望所驱使,当时的心情真可以用革命年代的一句豪言壮语来描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我们没有条件没有资格招音乐专业的学生,没有条件设置音乐专业,我让学生辅修音乐总该允许吧。当年我们就在政教系招生时设置了辅修专业,这届政教专业的新生主修政治教育,辅修音乐或美术:新生只在中师毕业生中招,招音乐或美术基础好的优秀师范毕业生。三年后他们毕业,个个分配去教音乐或美术,可见当时音乐、美术教师是多么需要,他们是多么受中学的欢迎。在这同时,我们到西部地区去引进专业教师,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陆续添置了钢琴,因陋就简,把大教室用木屑板隔开作琴房,隔音差也顾不得了。三年后教育厅终于批准我们设置艺术专业了!自己可以招生就知道绍兴市学生音乐水平之差了:音乐专业考试前五十名中是没有绍兴自己的考生的。但无论怎么艰难的事情,只要开了头、起了步,你就可以看到希望了。三年以后我们有了自己培养的合格的音乐、美术教师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现在绍兴市每个中学都有音乐教师——我们自己培养的音乐教师。从辅修到主修,从艺术专业到分别设置音乐专业、美术专业,到建立音乐系、美术系,直到现在建立了独立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你们知道去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为什么会到绍兴举行吗?其中一个原因是,你们母校的音乐学院不但为绍兴和全省培养了大批音乐教师,而且居然走向世界了!2008年我们学校的音乐学院合唱团去奥地利格拉茨参加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获得了金奖第一名。你也许还不知道这世界合唱比赛金奖设置了好几个,但第一名只有一个,这个金奖第一名让我们绍兴文理学院合唱团拿来了。只有金奖第一名的得主才有资格在会场上升起他们的国旗,当奥地利格拉茨比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到我们学校的音乐学院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如果我有幸坐在会场里,我一定会激动得涕泪纵横!去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到上一届得金奖第一名的国家和城市——中国绍兴举行,你想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啊。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真是好样的,他们把压力化作了动力,这次比赛我们音乐学院的合唱团竟然又得了金奖第一名!我们学校的音乐学院在国际音乐界主要是合唱界已小有名气,他们走向了世界!从没有资格设置专业,没有资格招生,只能可怜巴巴的办个辅修专业,到建立音乐学院;从一老一小两名音乐教师、一台破钢琴,到现在拥有五十多位音乐教师、几百台钢琴;从全市只有八个音乐教师,到现在每个中学都有音乐教师;从青年人五音不全不会唱歌,到人人都能唱歌,还在世界合唱比赛上两次获得金奖第一名,如果从办辅修专业算起也只有十四年。这怎么说呢?——这是执着追求的结果,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在市政府任期届满以后,我没有去人大而到绍兴师专担任校长,现在回顾起来这是我的最佳选择。在绍兴师专和后来的文理学院踏踏实实地为绍兴教育事业做了点事,这是一生中最为欣慰的。我前面举了几件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或许有的同学会说,你是在关系绍兴教育全局的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文理学院做校长,你可以做几件有意义的大事,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是的,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是关系绍兴教育事业全局的,这让我为教育事业作出奉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我还要说每个教师面对的一个班一个班学生的培养,这哪里是小事?即使是一个学生,我们的工作常常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是一辈子啊!学生不可能记住我们讲过的每一句话,他们能记得的也许只是我们讲过的其中几句话,可这几句话,有时甚至是一句话,却可以影响他们一生。教师工作的重要,教师工作的意义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我们这一届是知青上大学的最后一届,来到绍兴师专学习时年纪都已比较大,毕业三十年有的同学就快要退休了。时间不多,工作着是美丽的,珍惜这最后为教育服务的时间,让我们为教育做更多的贡献。